《村村响大喇叭》春节疫情防控指南
一、农村疫情防控“十要”
1.春节出行要错峰。提前做好出行攻略,提前了解目的地情况。尽量错峰出行,应避免或尽量少去人群聚集的场所。
2.疫苗接种要跟上。科学评估接种禁忌,做到“应接尽接”,加快提高疫苗加强免疫接种覆盖率,特别是老年人群覆盖率。
(资料图)
3.就地过节要提倡。疫情高流行地区尽量减少出行,引导返乡人员加强健康监测。
4.个人防护要坚持。外出时一定佩戴口罩,务必完全盖住嘴巴、鼻子和下巴,出现脏污、变形时要及时更换。劳动接触物品后、喝水吃东西前、触摸口眼鼻之前,认真洗手,先用肥皂或洗手液搓揉至少15秒,再用流动的水冲洗干净。
5.老人居家要爱护。外出返乡人员一周内尽量不要探望居家老人。老人居家要定期开窗通风,每天2-3次,每次20-30分钟,保持空气清新。
6.邻里和谐要互助。在保证自给情况下,可与邻里共享互换富余的防疫物资和治疗药品。
7.红白喜事要从简。积极参与农村移风易俗,引导“红事喜事缓办、白事丧事简办、其他一律不办”,反对铺张浪费,避免人员聚集导致疫情过快传播。
8.聚集活动要稳慎。倡导少出门、少聚集、少聚餐,根据区域疫情形势和居民意愿,适当控制集市、庙会、文艺演出等聚集性活动规模和频次。
9.居家治疗要安全。居家治疗人员每天早、晚各进行1次体温测量,如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可进行对症处置或口服药治疗,服药须按药品说明书服用,避免盲目使用抗菌药物。取暖设施要确保安全,做到人走火灭,谨防煤气中毒。
10.休息营养要保障。感染后不进行体力劳动,也不建议运动,多休息,帮助身体恢复。多吃牛奶、鸡蛋等富含蛋白质食物,增强自身免疫力。
二、农村疫情防控“十不要”
1.不要在戴口罩时露出鼻子或下拉至下巴,废弃口罩不随意丢弃。
2.不要与他人共用脸盆或毛巾,或只用清水简单冲洗。
3.不要因室外寒冷而使房间长时间处于密闭状态。
4.不要去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聚集。
5.不要盲目囤药、挤兑医疗资源。
6.不要组织或参加聚会、聚餐、打牌等多人参与的活动。
7.不要焦虑和恐慌,更不能制造、传播、相信未经证实的言论。
8.不要随地吐痰、乱丢生活垃圾、乱倒生活污水。
9.不要在出现疑似症状时,拖延或自行服药进行处置。
10.不要怀疑观望、抵触疫苗接种。
三、春节防疫微倡议
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戴口罩、勤洗手、回家路、全程护。进出站、购票、安检、侯乘、换乘期间保持适当距离,减少聚集。出行全程佩戴口罩,注意咳嗽礼仪。做好手卫生,具备条件的分散就坐。
自驾错峰少聚集。有条件者推荐自驾出行,选择公共交通工具出行时,合理选择出行方式和时间,理性错峰避峰出行,尽量减少聚集,降低感染风险。
有备不囤,根据需要适当为自己以及家人储备药品和必要的防疫生活物资,但不要囤药、囤货,把药和物资留给更多有需要的人。
减少接触,线上支付。回家、返程、买年货,倡导优先通过互联网购物,优先采用手机扫码等手段支付。
有发热要检测,症状消失前缓缓更安全。出现发热等症状时,及时采取抗原检测等措施,若发热等症状还未消失,要暂缓出行,非必要不外出。
到家后先消毒。选择公共交通出行返乡,回家进门之前别忘对衣服、行李箱等进行消毒。
重点人群少出行,减少聚集防疫情。患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孕妇以及儿童等人员要减少不必要的出行,减少聚集性活动,理性安排行程。
家里老人血氧过低,尽快就医。老年人刚刚感染时,症状可能只是低烧,要多观察他们的症状,一旦出现憋气、胸闷、血氧快速降低等症状,及时去医院就诊。
接种疫苗共同搭建防护屏障。疫苗接种仍是目前最有效的预防措施,可以显著降低重症率和死亡率,自身情况允许的条件下,尚未接种疫苗或尚未全程接种新冠病毒疫苗的人员推荐尽快接种。
四、春节防疫顺口溜
病毒传播不认人,回家过年少串门。
尽量不去凑热闹,云上拜年风尚新。
少拉闲篇少扎堆,戴好口罩把好门。
人口流动易感染,错峰出行保平安。
有了症状不要慌,发烧咳嗽不要扛。
科学对症来服药,莫听莫性歪偏方。
阳了也别太着急,适当喝水多休息。
症状严重需就医,彻底阳康再下地。
家有老人别放松,打了疫苗更从容。
打和不打差别大,符合条件就接种。
医护人员不容易,过节仍然守护你。
多些理解和耐心,共克时艰迎胜利。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