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最新:喜迎二十大|奔流向海千帆竞——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郴州片区建设两周年系列报道之创新强区

来源:郴州新闻网 2022-09-27 15:51:10

成立首个国际商事巡回审判庭,办理首笔资本金便利化结汇业务,出台全省首个保税维修实施办法和监管方案,完成首单跨境电商“9810”货物出口……数据显示,自2020年9月24日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郴州片区(以下简称郴州自贸片区)成立以来,郴州自贸片区已累计完成“首创首单首例”创新事项43项。而在近日,由湖南自贸试验区发布的第一批47项制度创新成果中,郴州自贸片区拥有16项,其中7项为全国首创,全省首创9项。


(资料图)

肩负“为国家试制度、为地方谋发展”使命,两年来,郴州自贸片区全面对接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大胆闯、大胆试、自主改,书写了制度创新推动片区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我们现在已经可以自主开展6个品类的全球维修业务。”郴州磐石电子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蒋华东告诉记者,以技术最为成熟的手机全球维修业务为例,2022年1月至8月,企业接到了来自全球各地的216批次订单,成功为货值7020万美元的26万台手机实现了重生。“国外电子产品的运营模式有别于国内,以手机为例,只要出现问题,运营商都必须为客户第一时间提供一台全新的替换机,这是一个巨大的市场。但是,在以往,受制于严格的报关审批以及生态环境监管要求,内陆企业很难开展业务。”

帮助他们顺利踏入这个拥有无限“钱”景新兴市场的正是郴州自贸片区创新推出的“综合保税区维修业务新模式”。

“维修作为产业链的后端,具有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特点。发展保税维修业务,一方面能够有效提高国内企业出口产品的竞争力,拓宽企业后续服务的盈利渠道;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发展绿色制造和循环经济,进一步节约能源、减少排放。”郴州自贸片区创新产业局副局长李双艳告诉记者,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核心任务就是制度创新,探索新办法,迈出新步子,才能打开新境界。

了解到企业需求后,郴州自贸片区在商务部、生态环境部、海关总署联合发布的《关于支持综合保税区内企业开展维修业务的公告》基础上,多次组织辖区内的郴州海关、综合保税区管理局、商务局、生态环境局以及相关企业就片区内开展维修业务的准入门槛、业务流程、监管措施、风险研判进行专题调研。2021年5月6日,《郴州市关于支持在综合保税区内开展维修业务的实施办法》(郴商﹝2021﹞29号)出台;2021年6月11日,《郴州市综合保税区内企业开展维修业务监管方案》(郴综保﹝2021﹞7号)出台。实施办法和监管方案的出台,宣告保税维修业务在郴州自贸片区成功落地。

如今,除了郴州磐石电子有限公司,中山翼彩墨盒保税维修和再制造项目,基石手机、平板维修项目,金犇液晶屏保税维修项目均已签约入园,并完成了企业备案手续。“除此之外,还有另外4个项目也正在与我们积极洽谈。”郴州自贸片区物流贸易科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从无到有,从弱到强,郴州自贸片区保税维修和再制造新兴产业一步步走向壮大。

40多年来的改革开放进程,促成了今天中国经济增长的奇迹,贯穿其中的主线就是“制度创新”,而这更成为了今天郴州自贸片区建设的灵魂和核心。紧紧围绕对接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打造湘粤港澳区域经济合作示范区的定位,推动贸易投资领域实现根本性变革,郴州自贸片区探索全链条承接粤港澳产业转移新机制。

“针对粤港澳企业在郴州自贸片区开展产业转移项目,拿地时间周期长、拿地成本高等问题,我们率先在全省推行‘交地交证即开工’的改革试点工作。”李双艳告诉记者,通过“标准地+承诺制”供地、弹性供地以及再造审批流程创新的用地机制,顺利解决企业“开工难”问题。而在此基础上,全链条承接粤港澳产业转移新机制还借助创新用工服务、政务服务、标准服务,逐一破解企业“用工难”“办事难”“流通难”问题。

正是通过制度创新搭建起要素承接平台,营造出的良好营商环境,2022年1月至8月,郴州自贸片区吸引粤港澳大湾区投资额76.9亿元;实现税收收入9.79亿元,同比增长59.98%;实际使用外资完成6311万美元,增长3.7倍。

亮眼的数据毫无争议地将该项创新推为国家级创新案例。

找准“国家战略”与“郴州特色”的契合点,主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两年来,郴州自贸片区形成40余项郴味十足的改革创新案例。与此相对应的,则是片区2022年1—8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率,招商引资总额、三类500强、2亿元以上重大项目引进个数,外贸进出口总额,引进外资总量等主要经济指标领跑全市。

解放思想、大胆实践,披坚执锐、攻坚克难。

站在改革开放的最前沿,身处创新发展的试验田,郴州自贸片区以“闯、创、干”的奋进身影刻写出高质量发展的铿锵脚步。

关键词: 综合保税区 实施办法 自由贸易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