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就“产业兴农”美丽画卷

来源:搜狐号-南财快讯 2022-04-27 07:02:41

原标题:绘就“产业兴农”美丽画卷

新龙镇大坦村大力传承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貔貅舞。 李剑锋 摄

立夏将至,走进广州市黄埔区油麻山山脚下的新龙镇,品名厨粤菜、赏传统貔貅舞,乡村旅游不亦乐乎。新龙镇是广东省城乡融合发展试点中心镇,充分发挥小城镇连结城乡作用,依托全区产业基础优势与中新广州知识城的辐射带动,与龙湖街、九佛街组成“两街一镇”,共同绘就知识城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

如今,正加速迈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家知识中心的知识城,依托辖内原有自然生态和农业资源,城乡融合高歌猛进,全面推动乡村振兴现代化、宜居化、品牌化。

特色产业鼓起村民“钱袋子”

推进“三清三拆三整治”,开展农村“厕所革命”、万里碧道建设及河湖管护,知识城改善了村居环境,也提振了乡村旅游业。

横跨新龙镇的广汕公路黄埔段上榜2021年广东“十大最美普通国省干线公路”,麦村村石牙顶天池游客不断;龙湖街迳下村打造稻田花海、水上运动体验中心等生态体验景点;平岗河、纳米农业公园与九佛街莲塘古村等串点成线,开发知识城首条水陆联游路线……

作为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重要引擎的核心力量,知识城形成了生物医药、智能制造、湾区半导体产业园等8大组团式空间布局。如何更好地促进城乡融合,以工业反哺农业?它的答案就在“产业兴农”里。

新龙镇加快45个重大项目建设,涵盖产业建设、基础设施、社会民生、城市更新、乡村振兴等多方面。以开益无土栽培精品科技农业产业园为例,总投资超3000万元,全部采用无公害无土立体栽培,依靠设施农业摆脱了天气影响,全年无休。番茄、青瓜等多种农作物,既供游客采摘也对外销售,创收可观。

科学城集团、知识城集团、广州开发区投资集团等区属国企纷纷下乡,带动多条村围绕区域特色发展优势农产品,构建覆盖配送、物流、储藏、加工和观光休闲的完整农业产业链,有力推动一、二、三产业联动发展。

以迳下村为例,村集体收入从26万元增至280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从1.8万元增至2.8万元。常住人口1200人的村子,现在有1/4的人留在村里工作,“迳下村再也不是过去的‘空心村’了。”知识城集团党委副书记彭月梅说。

“乡雁”归巢故土扎根创富

乡村旅游的商机吸引了不少归巢“乡雁”。据麦村村民吴伯湖介绍,村里已有农庄近20个,年产值近800万元;士多店25个,年营业额700多万元。

大批涌现的乡村振兴人才也带来了新动能。通过政策扶持、拓宽人才招录渠道等举措,一批“土专家”“田秀才”在知识城的热土上历练成新型农民,仅迳下村就组建了一支48人的高水平乡村振兴团队。

麦村村粤菜传统由来已久。20世纪80年代以来,该村涌现了100多位大厨,其中包括一批“粤菜师傅”,不少厨师在全国各地星级酒店担任过总厨。周边村子的村民摆酒席都专点麦村厨师过去掌勺。

广东“粤菜师傅”吴锐锋是麦村最早的粤菜师傅,曾在国内多家知名酒楼掌勺。在新龙镇,经吴锐锋亲自带授或间接带出的学徒就有80多人。“麦村村变化真的很大,现在回村工作不比在外差。”他说。2021年,麦村村获评“广州粤菜师傅名村”。

擦亮历史文化底蕴,是知识城乡村振兴的应有之义。如今,新龙镇已建成乡村振兴服务站5个、文化站1个、文化室11个。吴焕东是新龙镇大坦村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貔貅舞的第六代传人。在他的努力下,目前大坦村貔貅舞队正式成员已有40人,并且多数是青少年。

红色文化是知识城乡村文化振兴的另一个着力点。作为革命老村,迳下村流传着东江纵队无数的英雄故事,当地结合东江纵队革命史迹,打造文化旅游路线;新龙镇利用洋田村佛子庄、均和村革命烈士纪念碑等红色资源,串点成线推出2条“家门口·学党史”红色行走精品线路,打造红色文化品牌。

文:莫郅骅 孙旭东 叶茜 黄于穗

制版:朱林 章玲 刘畅

关键词: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