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博物馆景观设计方案出炉

来源:搜狐号-南财快讯 2022-04-27 06:54:44

原标题:自然博物馆景观设计方案出炉

景观设计充分融合场地的中国山水层次美感。

从东南方向鸟瞰深圳自然博物馆。

●项目名称:深圳自然博物馆   

●项目位置:坪山燕子湖片区   

●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规划)   

●项目单位: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建设单位:深圳市建筑工务署  

●设计单位:贝加艾奇建筑设计(B+H Architects)、3XN、筑博设计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体)

南都讯 记者黄璐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乃至华南地区首座大型综合类自然博物馆、深圳市“新时代十大文化设施”之一,深圳自然博物馆自项目规划之初就备受各界关注。4月25日,深圳市建筑工务署工程设计管理中心消息,深圳自然博物馆景观设计方案出炉。

方案受本地“山林—河湖—植被”绿色生态轴线的启发,将“河流”作为主线,形成以“三角洲”为名的建筑和景观设计概念,在燕子岭和燕子湖之间开辟出一处生态融合空间,形成一个生机勃勃的新“三角洲”,以此反映该区域丰富活跃的生态及人文场景。

事实上,深圳自然博物馆在现有和修复后的生态系统之间建立战略连接,亦在创造了区域性的新地标。它不仅是文化教育目的地,亦将成为更强大文化内核的一部分——将城市和自然融为一体集中展示的平台,展示自然演进的历史的同时,亦聚焦本地社区连接,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格局和雄心。

以河流讲故事,将生态系统引入建筑

据介绍,岭南自然风光旖旎,山峦起伏,河网纵横,“水”在岭南文化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以此为灵感,同时受到本地“山林—河湖—植被”绿色生态轴线的启发,B+H、3XN和筑博联合体的中标方案将“河流”作为主线,为深圳自然博物馆打造了以“三角洲”为名的建筑和景观设计概念,在燕子岭和燕子湖之间开辟出一处生态融合空间,形成一个生机勃勃的新“三角洲”,以此反映该区域丰富活跃的生态及人文场景,将水所蕴含的概念嵌入项目的愿景定位、空间规划、功能结构与材料设计中。

不仅如此,景观不是止步于基地边界,而是自然地流动和流出,将焕活的生态系统引入建筑,并将学习区域扩展至周围的公共开放空间,从而建造了一个包含屋顶植物花园、阶梯式湿地岛屿和蜿蜒滨河公园的精彩的交互式公共场域。

创建各式用于触摸、攀登和互动的设施

基于三角洲的总体设计概念,到达区的景观反映了不同形态的水流运动。层流和螺旋流结合在一起,形成了极具自然雕塑美感的造型,引导游客进入博物馆区域。一条醒目的通道将引导访客穿过水体,经由平缓坡道进入博物馆内部。游客可以信步观赏当地生态并与之互动,这段逐渐展开的水上展示区成为内部展览空间的惊喜延伸。

下沉广场是室内的植物世界展览空间与坪山河景观生态系统的交汇点。展览和生态系统的混合空间极大地增加了博物馆的覆盖面,让游客以更生动的形式观察自然世界。博物馆的屋顶公园将是未来的标志性目的地,通过展览形式和高度变化营造出了一段沉浸式的自然探索之旅。屋顶主题区展示了地球上生命的不同阶段,以轻松生动的方式展示地球生命的神奇。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传统博物馆的展览通常是远观的,而自然博物馆的景观设计则采取了创新方法,通过创建各式用于触摸、攀登和互动的设施,激发探索发现。

室外景观为博物馆的教学和展览空间提供了自然的过渡和延伸。参观者由室内移步室外,伸手便可触摸到自然的肌理,抬头便能眺望真实的森林、河流、山脉和农田。这些精心设置的景观和空间营造出了动态的沉浸式学习环境。别出心裁的探索路线设计反映了博物馆的核心主题,建立了一个相互关联的、以学习为目的有机系统。

关键词: 项目名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