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非法处置污泥污染耕地,中央环保督察点名河北多地不作为

来源:搜狐号-南财快讯 2022-04-26 19:14:43

原标题:企业非法处置污泥污染耕地,中央环保督察点名河北多地不作为

4月26日,在生态环境部通报的新一批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发现的典型案例中,河北省邢台、唐山、衡水枣强等地部分企业因长期违规处置污泥问题被点名。

中央第一生态环境保护督查组发现,河北省多家企业以养殖蚯蚓、生产有机肥等虚假名义,与多家污水处理厂签订污泥处置合同,非法接收污泥并违规倾倒,污染耕地;甚至有企业所处置的污泥去向不明,存在严重环境风险隐患。

督查组表示,河北省当地相关部门审核把关不严,对企业擅自变更生产原料、非法接收污泥等行为熟视无睹,监管明显失职失责。

以养殖蚯蚓名义非法倾倒污泥,侵占耕地超二百亩

污泥含有害物质,未经有效处理处置极易造成二次污染。督察组公布的数据显示,河北省“十三五”规划目标新增污泥无害化处置规模3132吨/日,实际新增1824吨/日,无害化处置后的污泥远低于规划目标。同时,2021年,河北省日平均处置污泥约8600吨,其中依托生活垃圾填埋场的处置量约占26%。

督查组发现,2017年10月以来,位于邢台市隆尧县的正祥牧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正祥公司)未办理相关审批手续,以养殖蚯蚓名义,与邢台市污水处理厂、第二污水处理厂等19家单位违规签订污泥处置合同,非法接收生活和工业污泥8.8万余吨。其中,从石家庄军城皮革公司(含铬鞣工艺)违法接收工业污泥6650吨。

更为严重的是,正祥公司仅利用少量污泥养殖蚯蚓,其余大量污泥非法倾倒堆放在耕地上,侵占耕地面积超过226亩。督察人员实地走访发现,现场可清晰辨认的污泥有近1.3万吨,且未采取任何防扬散、防流失、防渗漏措施,产生的大量黑褐色、粉红色高浓度渗滤液进入土壤,造成严重环境污染。

督察人员表示,该污泥产生单位没有依法核实处置单位资质,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对此违法行为监管缺失。

督察组现场督察发现,正祥公司在耕地上倾倒堆放大量污泥,渗滤液严重污染土壤。

5万吨污泥去向不明,当地相关部门熟视无睹

此次督察发现,2014年,唐山市古冶区沃农有机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沃农公司)以利用畜禽粪便和秸秆生产有机肥名义办理生产经营许可和环评审批手续。2018年以来,该公司违规与唐山城市排水有限公司下属的北郊、东郊、西郊、古冶、丰润等5家污水处理厂签订污泥处置合同,非法接收污泥15.56万吨。

更有甚者,沃农公司至少有超过5万吨污泥去向不明,存在严重环境风险隐患。

督查组表示,河北省相关污泥产生单位履行污染防治主体责任不力,当地相关部门审核把关不严,对企业擅自变更生产原料、非法接收污泥等行为熟视无睹,监管明显失职失责。

督察组现场督察发现,沃农公司在厂区内堆存大量污泥,现场脏乱无序。

无视整改要求,将工业污泥作为有机肥生产原料

河北省的污泥处理问题已经不是第一次被发现。早在第一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时,督察组已经指出,负责处理皮毛加工产业(含铬鞣工艺)集聚区污水的衡水市枣强县大营污水处理厂周边大量工业污泥长期堆放。

之后,河北省专门出台整改方案,明确规定,应采用还原固化技术处置污泥中的重金属铬后,再进行卫生填埋。

但此次督察组核查发现,大营污水处理厂违规处置工业污泥的问题仍旧突出,甚至随意变更处置方案,仅将3.08万吨存量污泥采用还原固化技术处理后外送作路基材料使用,并未按照整改要求进行卫生填埋。

此外,2016年建成的工业污泥还原固化设施仅运行3个月就停运至今,后续产生的1.6万吨工业污泥违规填埋至枣强县营兴垃圾填埋场。2021年7月,该垃圾填埋场封场后,大营污水处理厂又违规委托无污泥处置资质的第三方单位处置2697吨工业污泥,其中近100吨被运送至河北金丰肥业有限公司作为有机肥生产原料,环境风险隐患突出。

督察组现场督察发现,大营污水处理厂2016年建成的工业污泥还原固化设施仅运行3个月就停运至今。

督察组指出,河北省有关部门对污泥无害化处置缺乏统筹。邢台、唐山、枣强等市县对污泥处置监管责任缺失,不作为、慢作为问题突出,任由非法处置污泥问题长期存在。为此,督察组将进一步调查并核实相关情况。

采写:实习生 王玮 南都记者 宋凌燕 发自北京

图片来源:中央第一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

关键词: 污水处理厂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