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中的港澳青年志愿者:让我们对内地城市有了新认识
原标题:疫情中的港澳青年志愿者:让我们对内地城市有了新认识
4月22日,在广州市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广州卫健委宣布:根据连日来核酸筛查情况,经专家研判,即日起白云区的三元里大道1008号鸿盈汇大厦、人和镇穗和东大街12号205-208迪鹿酒吧、黄石街道黄石东路488号江夏灯饰建材城3个区域由中风险地区调整至低风险地区。
广州的行程卡顺利摘星。作为支撑“广州速度”背后的一线医护、采集人员、基层人员以及志愿者,在疫情防控期间,争分夺秒奔赴一线。据统计数据显示,3月9日至4月21日共青团广州市委员会同11个区团委、市级储备队组织2.17万名志愿者参与防疫工作累计上岗10.59万人次其中,市级调度1146名志愿者上岗累计上岗4787人次。记者发现,在志愿者服务团队中不乏港澳青年。广州疫情防控期间,他们也加入了防疫工作中,为广州战胜疫情贡献自己的一份力。
参与南站志愿者工作的暨南义工团成员,从左往右分别是澳门青年叶林,香港青年郑汶珠,香港青年袁倩鹏,内地青年廖晓媚。(受访者供图)
穗港接力,同心抗疫
土生土长的香港90后女生郑汶珠,从大学开始来到内地生活已有八年时间,目前她在广州从事教育工作,专注于高校的研学教育开发,通过组织香港的中学生内地研学交流活动,为香港学生来内地升学提供帮助,除了广州,还在佛山、珠海等地相继开设了分支机构。
回忆起刚刚开始创业的时候,郑汶珠坦言,也经历过迷茫,“在校园里也参加过不少创业比赛,但到了自己创业时就会发现原来社会接触面还不够广。”通过各种平台和社区活动拓宽自己的人脉网络,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复盘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逐一改进。
郑汶珠坦言,疫情给工作带来了直面冲击,但也倒逼团队不断创新。“过去我们的工作更多的是以写策划书为主,觉得市场很大,机会很多。但在这个过程中发现,尤其是去到一线工作时就会遇到很多细节问题需要处理,也鞭策我们要更注重细节。”
在郑汶珠看来,“遇到困难唯有‘顶硬上’,这也是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的必修课。”“顶硬上”三个字的粤语俚语却体现了岭南人乐观务实的精神。在此次广州疫情防控期间,一首《广州顶硬上》的说唱歌曲,唱出了广大市民的心声。郑汶珠笑着说,她也留意到了这首刷屏的歌曲,唱出了广州人的抗疫精神,也是她在社区防疫工作中最深的体会。
作为香港暨南义工团的副团长,在此次广州疫情防控期间,郑汶珠也多次参与到社区防疫工作,为广州战胜疫情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当自己和一线工作人员在一起时,带给我的感受是最直观的,也是体会最深的。”郑汶珠介绍,在此次疫情防控期间她除了在自己所在的小区做志愿者,在共青团番禺区委员会指导下,她和义工团校友们响应号召,一起走进南站当志愿者。帮助现场工作人员送餐、为来自五湖四海的同胞们提供指引服务,帮助外地游客完成粤康码转换等相关工作。
郑汶珠在南站提供志愿服务。受访者供图
和郑汶珠一起来到现场的还有澳门青年叶林,看好大湾区发展前景,96年的叶林在大学毕业后选择留在内地发展。第一次参与当志愿者的他,显得有些兴奋又紧张,“过去一直很想尝试,但不知道该如何参与。”得知义工团发起报名后,叶林第一时间报名参加,跟随郑汶珠在现场协助完成指引、测温等相关工作。
“当我以路人的视角面对工作人员,我不会认为这是一件很难的事。可当我真的亲身参与其中,才发现这件事的难度很大。”工作中,有穿戴防护面罩的闷热,接踵而至的咨询者,没有时间休息。叶林感慨。“大白们”不仅要穿着整套的防护服,闷热更甚。还要马不停蹄地进行长时间的核酸检测工作,非常值得敬佩。
郑汶珠同样表示,“在有空调的情况下,我们没有身穿防护服都忙到满头大汗,一线的工作人员更不容易。他们需要一整天穿着防护服,水都顾不上喝一口。也正是因为他们的付出,才再一次见证了广州速度。”
谈及此,郑汶珠忍频频点赞,“市民也非常给力,在社区验核酸工作时,还没有到时间,就能见到小区的居民主动排队等候工作人员到来,有的更是一路小跑着去验核酸,也是因为大家的主动配合,才能让防疫工作进展顺利。”
在过去两年里,由于疫情影响,郑汶珠一直呆在内地,但她和香港的亲朋好友一直心连着心。在香港第五波疫情发生后,郑汶珠组织在内地的团友一起捐赠物资,帮助家人和朋友解决燃眉之急。
香港暨南义工团成员在香港送物资。受访者供图
接受采访这一天,她更是穿着义工团的团服来到现场。郑汶珠介绍,“香港暨南义工团的成员遍布粤港澳,有已经毕业回港工作的前辈,也有在内地发展的香港人,还有一些是在校的师弟师妹。虽然大家分散在各个不同地方,秉承‘行公益,显校誉’的宗旨,有困难时,大家同在一片天空下,默默贡献着。”
建议港澳青年多尝试志愿服务
和郑汶珠一样,通过志愿服务对内地城市有了新认识的还有同样来自香港的袁倩鹏。在广州生活已有15年时间的袁倩鹏笑称自己是为资深的湾区人,目前他在广州主要从事餐饮生意,忙碌之余也创办了“内地港澳学生之家”为来内地读书的港澳学生提供帮助。
袁倩鹏介绍,机构从升学、就业等内容板块为香港学生来内地发展提供服务,希望通过引导学生结合自身兴趣优势,帮助他们在内地找到合适的发展路径。此外面向已在内地就读的港澳大学生,会通过学术交流、联谊会等活动,促进两地青年融合发展。
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影响下,近年来香港学生来内地求学有明显的上升趋势,做好港澳青年在地融合发展工作十分重要。在袁倩鹏看来,通过各种不同类型的交流活动,让港澳学生进一步了解内地城市环境,加强对内地城市对认同感。此外,社区志愿服务也是港澳青年融入内地社会发展的重要抓手,
袁倩鹏在广州南站提供志愿服务。受访者供图
“以我自己为例,这次广州疫情防控期间,在番禺团区委的发动下,第一次到南站参与志愿服务。在这个过程中,接触到了来自五湖四海的内地同胞。你会发现,即使是问同一件事,也会有不同的地方方言,不同的谈话方式,从中可以感受到一个城市的多元。也是因为这些人的到来,赋予了城市不一样的更多精彩。”
作为香港暨南义工团的成员之一,袁倩鹏过去也常常参与社区志愿服务,但此前大部分活动以宣传工作等幕后工作为主,疫情防控工作还是首次。袁倩鹏感叹看似简单的工作背后其实付出了很多努力。“在收到通知当天,志愿者们都比通知的时间要更早到达南站,花了一个多小时的时间学习服务技巧熟悉南站的情况,以便更好地为乘客们提供指引。短时间内要记住很多重要的信息点,再转达给有需要的乘客,志愿者服务工作的难度远超过设想。”
在他看来,也只有通过深入社区的工作,才能加深对城市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袁倩鹏也建议,有时间的港澳青年应该积极参与到社区工作中,除了为有需要的人提供帮助,也是提升自己对社区的认知度的一种方式。
采写:南都 N视频记者 郑雨楠 通讯员 穗统宣 实习生 丘柔
视频:南都记者 N视频记者 李想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关键词: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