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不少于30座加氢站,佛山南海发布氢能产业发展三年计划

来源:搜狐号-南财快讯 2022-04-22 10:02:05

原标题:建设不少于30座加氢站,佛山南海发布氢能产业发展三年计划

4月21日,佛山市南海区发布《佛山市南海区推进氢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5年)》(以下简称《计划》)。南海区布局氢能产业已超过10年,开创了氢能领域多个“全国第一”,此次《计划》发布,是南海作为中国氢能产业商业化创新发展引领区,落实国家氢能产业战略的重要举措。

《计划》围绕构建技术创新和产业化高质量发展体系、推进加氢站和氢源等氢能基础设施网络建设、推进氢能多元化商业化应用、完善产业发展政策和制度保障等四方面提出了行动计划。

“南海本次制定的《氢能三年行动计划》,全面对接国家氢能产业中长期规划,同时糅合了广东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的任务要求,是南海氢能发展的行军图。”南海区副区长黄智斌表示,接下来,要充分发扬南海的先行优势,探索走出一条具有“南海标准、中国模式”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共绘氢能产业发展蓝图。

佛山是首批国家燃料电池汽车示范运用广东城市群牵头城市,图为仙湖氢谷。

乘国家战略“东风”

南海要在氢能产业占据主动

3月23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 年)》,明确了氢的能源属性,指出氢能是未来国家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氢能是用能终端实现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载体,氢能产业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重点发展方向。

早在2009年,南海就抢先布局氢能产业,是国内氢能产业的先行者之一,开创了氢能领域多个“全国第一”,如今已经是全国氢能产业链最为齐全、氢能多元商业化应用场景集聚地。围绕近年来“两高四新”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部署,以仙湖氢谷为主阵地聚集了100多家氢能企业和机构,氢能全产业链趋于完整,产业项目计划投资总额超过400亿元,全部达产后将形成年产值超千亿元的产业集群。

发展势头喜人,但南海氢能产业仍然存在氢源供应紧缺、加氢设施相对不足、氢能产业用地规模、用地指标紧张等诸多难题,亟需解决。“在我国氢能产业发展加速、各地发展氢能产业热潮涌动的情况下,南海氢能产业不进则退、进慢也是退,需要主动出击。”南海区发展和改革局局长叶新表示,此次《计划》的发布,将充分发挥南海氢能产业厚积薄发的优势,进一步夯实基础,推动氢能技术不断进步,拓展产业发展空间,力争在双碳变革浪潮中占据主动,赢得未来。

为此,南海区结合国家《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 年)》、广东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工作任务以及《佛山市南海区氢能产业发展规划 (2020-2035 年)》有关精神,发布实施《氢能三年行动计划》。“这个行动计划’顶天立地’,既是国家、省市所需,也是地方发展需求。”黄智斌说。

氢能货车展示

构建高质量发展体系

实现核心技术和产业化突破

围绕氢能产业的再升级,《计划》提出,南海要系统构建技术创新和产业化高质量发展体系,抢抓“双碳”战略和纳入首批国家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等重大机遇,以产业化为目标导向加快自主技术创新,提升产业链关键零部件研发产业化水平。

到2025年,在质子交换膜、碳纸等关键材料领域实现核心技术和产业化突破,燃料电池8大关键零部件领域产品均通过第三方机构的综合测试,满足示范城市群车辆配套应用需求。将重点扶持电堆、膜电极、双极板、质子交换膜、催化剂、碳纸、空气压缩机、氢气循环系统等 8 大关键零部件企业扩大生产能力,加快相关技术成果在南海的产业化进程。

同时,南海还将着力支持产业创新支撑平台,加快仙湖实验室建设,支持仙湖实验室争创国家重点实验室,支持广东省武理工氢能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和取得核心零部件技术突破。推动氢能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积极开展氢能产业交流和合作,推动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位于佛山南海丹灶镇的全国首个全商业化运营的加氢站。

推进加氢站网络建设

推进多元化氢能场景应用

氢源是目前制约南海乃至佛山市、广东省氢能产业发展的最主要问题,加氢网络的不完善和个别领域缺失也制约了氢能车辆推广应用的步伐。目前,南海已经建立了全国首个加氢站审批验收流程,建成全国首个商用加氢站、首个油氢合建站和首批高密度商用标准化加氢站。“南海区现在完成了11座加氢站的建设,今年还有完成建设3座,到年底,南海将实现商用加氢站的镇街全覆盖。”南海区住建水利局副局长李森文表示,南海此前已出台系列举措加快加氢站的建设。

而此次《计划》中提到,要大力推进加氢站网络体系建设,建成投入使用的加氢站不低于30座,制氢产能不低于20吨/天,车用氢气终端售价原则上不高于35元/公斤。同时,支持自用撬装式加氢装置建设,大力推动长海电厂氢能源综合利用及大宗气体配套项目和瀚蓝可再生能源(沼气)制氢加氢母站等氢气保供重点项目建设,构建区外供氢和区内制氢相结合的氢源供给体系等,以期通过完善氢能基础设施,有力支撑氢能产业发展规模的扩大。

而在氢能应用方面,目前南海已是全国氢能多元商业化应用场景集聚地,拥有全国首座氢能进万家智慧能源示范社区。《计划》提出,南海要有序推进氢能交通领域示范应用,落实不低于3000辆燃料电池汽车的推广任务,达到公交路线50条、有轨交通线路2条,投入氢能两轮车1000辆、叉车500辆,分布式发电系统、备用电源、冷热电联供系统装机容量超过5MW。接下来,还将在电氢融合、储能、工业应用等领域开展示范探索。

产业政策和制度保障方面,制约产业发展的制度性障碍和政策性瓶颈逐步破除,氢气制、储、运、加等环节政策进一步创新,产业创新可持续能力得到提升。

强化安全风险防控

开展一系列开创性政策探索

事实上,氢能是新兴产业,部分法规、标准规范仍存在缺位,制度性障碍和政策性瓶颈依然存在,需要探索相关创新实践。经过10多年的探索推进,南海已经成为国内产业政策体系最完善的地区之一,在产业规划、产业扶持、产业基金、车辆运营、加氢站建设及运营等方面率先出台多项氢能产业政策。

在此次出台的《计划》中提到,南海要完善推广应用扶持政策,在产业扶持政策体系、燃料电池汽车通行便利政策体系、氢源供应领域制度创新供给、加氢站和自用撬装式加氢装置管理体制、氢能产业标准体系、氢能全链条安全监管等产业发展亟待探索的政策制度和标准规范等关键环节,将开展一系列开创性的政策探索。

此外,在发展氢能产业方面,《计划》强调了发展与安全并重。“针对氢能全产业链,我们将强化重大安全风险的预防和管控,及时有效应对各类氢能安全风险,支持氢能多元化应用探索。” 南海区应急管理局总工程师彭嘉贤表示,将加强全链条安全监管,结合氢气制、储、运、加等应用进程,加强氢能产业安全管理制度研究,研究制定氢能突发事件处理预案、处置技战术和作业规程,研究制定落实氢能产业和加氢站、制氢厂等氢能基础设施安全规范。

采写: 南都记者关婉灵 通讯员赵梓茵

关键词: 三年计划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