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阳下的奇迹,愿与你后会无期!对话抹香鲸救助参与人周佳俊

来源:搜狐号-南财快讯 2022-04-22 09:33:27

原标题:朝阳下的奇迹,愿与你后会无期!对话抹香鲸救助参与人周佳俊

4月20日早上5点50分许,一头抹香鲸迎着朝阳甩了甩尾巴,一头扎下海底,消失在南韭山茫茫大海中。半个多小时后,刚刚接上手机信号的浙江省森林资源监测中心野生动植物与湿地监测保护工程师周佳俊便在朋友圈发了一句话:朝阳下的奇迹,愿与你后会无期!

此时,距离这头抹香鲸被发现搁浅在浙江省宁波市象山海岸已经过去了21个小时。21小时的接力救援,随着网络的直播牵动着无数人的心,当它放归大海时,微博上不少网友甚至是专家学者纷纷转发祝贺。原因无他,大型鲸豚的搁浅救助实在太难,而成功救助搁浅雄性成年抹香鲸在世界上也几无先例。

有人说,这是中国第一次成功救助成年抹香鲸,也可能是全世界第一次成功救助成年的雄性抹香鲸。那么,此次的成功救助背后有哪些“天时地利人和”?鲸豚类搁浅的救助为何困难重重?我国沿海鲸豚类动物仍在遭受哪些威胁,国家应该如何保护它们?亲身参与了此次救助的浙江省森林资源监测中心野生动植物与湿地监测保护工程师周佳俊在接受南都记者专访时解答了上述问题。

误判

抹香鲸侧躺生殖器脱垂

一度被认为已经死亡

南都:这条抹香鲸被发现搁浅时,身体处于一个怎样的状态?

周佳俊:这条抹香鲸是19日上午8点多被发现的,虽然我是当天傍晚才赶到了现场,但是我从前方传来的信息得知,它是一条成年的雄性抹香鲸,体长超过19米,高度超过了两米(指抹香鲸在正常游动姿态时从腹部到背部的高度)。鉴于抹香鲸处于一个受困的状态,说明当时的水位已经无法完全承托起它的身体。因此当地渔政部门在刚发现这条抹香鲸时并不能成功地将其驱赶回深水水域。

南都:从现场照片看,这头抹香鲸被困在一大片泥质滩涂,这样的环境对于救助而言有哪些不利条件?

周佳俊:泥质滩涂带来最大的问题,就是指挥部原先准备的很多救援设备,例如挖掘机、大型水泵无法运抵受困抹香鲸的身边展开救援工作。所以为了保持抹香鲸体表皮肤的湿润,只能让现场参与救助的人员手动用水桶接水并往抹香鲸身上泼洒,以及用湿棉被覆盖体表以达到保湿的效果。不过,我们在复盘中注意到,泥质滩涂同样在客观上带来了有利条件。一方面,因为抹香鲸庞大的自重在失去浮力的情况下,有可能会压迫体内的器官,导致脏器受损。但滩涂相较于沙滩和礁石海岸等环境而言,它本身比较松软,对承托抹香鲸躯体,分散对内脏的压力是有利的;另一方面,滩涂本身含水量比较充足,对于抹香鲸的保湿而言也有帮助。

搁浅侧躺在滩涂上的雄性抹香鲸,可见生殖器已出现脱垂现象

南都:航拍的照片显示这头抹香鲸一度出现生殖器脱垂的现象,因此被部分人士误认为该鲸已死亡。请问抹香鲸在什么情况下会出现生殖器脱垂?除此之外当时抹香鲸的身体状况还有哪些问题?

周佳俊:鲸豚类在海中游泳时,为了减少阻力,它的外生殖器基本上是收缩在体内,只有交配的时候才会暴露出来。而死亡或濒临死亡的鲸豚类体内会因为腐烂发酵而产生气体,或者是脏器的积液、内出血等内部压力使得生殖器暴露脱垂。因此生殖器脱垂通常会被专家认定为鲸豚类死亡的标志之一。此次救助的成功,一定程度上颠覆了专业内的某些传统认知,对于鲸豚类的研究有着较为重要的参考价值。此外,由于抹香鲸的身体长期暴露在空气中导致脱水,部分的表皮出现脱落、出血现象。因此也有专业兽医为抹香鲸注射了消炎药物。

天时

大潮及时带来脱困机遇

“鲸坚强”身体或无大恙

南都:是什么原因使得抹香鲸救助在当天晚间出现转机?

周佳俊:到了晚上,当地海域重新涨潮,而且是一个大潮水,等到满潮的时候抹香鲸搁浅地点的水深已经超过了5米,完全具备让抹香鲸正常活动的水深。这个时候抹香鲸自己也恢复了活动能力,身体也从侧躺的状态变为正常浮动的姿态。从当时来看,抹香鲸不仅有自主活动的能力,也能保持平衡,呼吸喷出的水柱也显得非常有力。这意味着抹香鲸的身体状况较为良好。

南都:在帮助抹香鲸脱困以及放归大海时,你们采取了哪些措施?

周佳俊:工作人员在抹香鲸的尾部绑了很多棉被。他们先是裹着棉被,然后再把绳索绑在棉被上面,这样就不会直接勒伤鲸的尾部,而且保证它血液能够充分循环,不会造成尾部的坏死。到了当晚9点多,船和牵引绳全部准备就绪,从10点至11点之间达到满潮水位时,就牵引着抹香鲸前往外海。

牵引的过程其实也是很紧张的。一方面,我们担心抹香鲸在中途会产生应激导致挣扎或者被“吓死”;另一方面,我们也不能保证牵引途中它的生命体征能维持正常。因此,我们的船是以每小时1-3节的慢速牵引着这头抹香鲸,并且每隔一段时间就停下并松弛缆绳,让抹香鲸有活动的空间。最后在离海岸线15-20海里的外海区域解开缆绳,彻底将其放归大海。我们在指挥部通过前方发来的视频看到,这头抹香鲸的身体姿态、游动的姿势、呼吸的频率和喷出水柱的高度等情况判断,这头抹香鲸身体状态还是不错的,甚至难以看出有明显受伤的迹象。

朝阳之下,这头抹香鲸重回大海。

遗憾

救助取得的成功仍是“阶段性”

最遗憾未能定位跟踪鲸鱼动态

南都:此次救助的成功有哪些必不可少的条件?

周佳俊:可以说,这次救助占了不少“天时地利人和”。一方面,当地海域在退潮后又迎来了大潮,给了抹香鲸活动脱困的空间,事实上有很多起鲸豚类救助案例的失败,原因在于涨潮时潮水不够导致动物无法借此机会脱困;同时,较为松软的滩涂降低了抹香鲸自重对自身脏器的压力,能让它挺更长的时间;另外一点,整个救助过程当中的指挥调度做得非常好,各种预案都做得非常完备,执行力也非常强。在当地政府的有效指挥,听取了我们专家的意见,而且落实执行了专家提出的方案,是这次救助成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不过,这次的救助我们暂且只能称之为阶段性的成功。

南都:为何说这次的救助只是阶段性成功?

周佳俊:我们说这次救助是阶段性的成功,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无法对它的后续情况进行跟踪。这也意味着后续无法判断它的身体是否彻底恢复了健康、是否可以正常活动、可以到达正常捕食的深海区域。我们只能说在放归的时候,它的整个行为恢复了正常,身体机能基本上是正常的。在这种情况下,救援行动只是获得了阶段性的成功。

接下来,如果它的声纳系统本身是有不可逆转的损坏,导致导航系统失灵,很可能会再次搁浅。另外我们无法判断这次搁浅后,它的内脏是否会出现不可逆转的损伤。不排除它在一段时间之内,身体机能慢慢衰竭,甚至是死亡的可能性。

南都:为什么无法进行后续监测以及跟踪抹香鲸的后续动态?

周佳俊:很遗憾,这次救助行动没能安装定位信标跟踪抹香鲸的后续动态。原因是浙江省内没有单位备有信标装置,等中科院深海所的专家赶到时鲸鱼已经拖到外海了,而且就算有设备,安装在抹香鲸这类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身上需要农业农村部审批许可,程序上也来不及。

并且当时鲸鱼的状态比较虚弱,大家对能否救回鲸鱼心里都没底,此时对鲸鱼安装背刺式定位信标,鲸鱼会因为不适而挣扎,也会更紧张,加速体力的消耗。而当时的第一要务是尽量保存鲸鱼体力,为后续成功救援创造条件。

南都:从国内外的案例来看,为何鲸豚类的搁浅救助的成功率仍然难以提高?

周佳俊:搁浅对于鲸豚类而言,本身是一种不正常的行为。全世界除了虎鲸当中有两个种群有冲滩捕食猎物并能自主回到深水区的习性以外,大部分的鲸豚类在搁浅时已经处于不健康的状态,例如声呐受损导致导航紊乱、自身有其他疾病等原因。因此哪怕投入再专业、再合理的救助,也是难以成功的,这是必须面对的客观事实。

另外,大型鲸豚还有个问题,也是因其体重大带来的。它在水中的时候,是靠水的浮力对它进行承托,这个时候水给它的压力是均匀的,但是当它搁浅在岸上时,它的身体就只有一侧在受力,它的体重会对其内脏造成不均匀的挤压,这个时候很容易造成脏器的损伤,而这种损伤很多时候是不可逆,甚至直接可以导致它的死亡。

而小型鲸豚,例如鼠海豚之类的,虽然体重较轻,可以徒手将其抱回水深的区域,但由于它们本身的应激性很强,很容易在救助途中被“吓死”。

南都:此次抹香鲸的救助,将会为国内外鲸豚类的搁浅救助和研究带来哪些宝贵经验?

周佳俊:这次,我们就吸取总结了之前诸多的救助经验,例如去年浙江台州发生瓜头鲸集体搁浅事件,此次参与救助抹香鲸的不少工作人员也参与过对瓜头鲸的救助。在抹香鲸完全搁浅,暴露在空气中的时间里,我们给它进行持续的保湿、降温,对于减少它的自身伤害和后续体能恢复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另外,这次我们采取的低速脱离搁浅区域,拖到合适的放归区域的操作过程,采集到了非常好的一手资料,总结归纳能给未来大型鲸豚的救助提供非常好的数据支持。

期待

近海环境对鲸豚类的生存仍不乐观

建议海域和沿岸地区设立保护区

南都:除了布氏鲸等少数种类以外,大型的鲸豚类出现在我国近海的频率并不高,更多的是印太江豚、中华白海豚等小型鲸豚类。目前我国海域对于鲸豚类动物仍存在哪些生存威胁?

周佳俊:大型鲸豚类多是在远洋环境下生活。在近海,我认为威胁存在于多个方面。一方面,由于近海的渔业作业频繁,适合鲸豚类的食物数量在下降。有专家指出,之前出现在深圳大鹏湾的布氏鲸后来被发现疑似死亡,原因很可能是由于作为偏群居性的布氏鲸脱离了族群单独捕猎,同时所处的海域也不能为它提供足够的食物,使其最终死于营养不良。

另一方面,我们都知道鲸豚是用声呐进行定位,甚至依赖声呐定位进行捕食的,此外它们个体之间的沟通交流也完全依赖这些声波。在近海存在不少大型船舶或者其他的海上作业时,产生并在水下传递的噪音会对鲸豚类的导航、捕食等有影响。此外,河流入海口例如珠江等的水质污染同样也是一大威胁。

南都:对于鲸豚类的保护还有哪些建议?

周佳俊:希望产业尽可能地往环境友善型的方向去发展。尤其是对渔业捕捞这一块需要做出一定的限制,不要竭泽而渔。同时,对于水质的保护也是非常的重要。另外,我们可以在一定的海域和沿岸地区设立保护区,在这些区域里面尽量限制部分生产活动,留给鲸豚类动物一个合适的栖息地,我认为这是对它们最为直接的保护。

采写:南都记者 陈卓睿

图片来源:象山县传媒中心

关键词: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