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加速入局预制菜赛道,疫情期间有企业同比销量增300%

来源:搜狐号-南财快讯 2022-04-19 21:24:46

原标题:佛山加速入局预制菜赛道,疫情期间有企业同比销量增300%

4月16日下午,一辆辆冷链货车从佛山国通物流园出发,向上海疾驰而去。车上装着的是来自品珍科技、何氏水产、新雨润、宏大食品、均健共5家佛山企业捐赠的价值300万元的预制菜产品,助力保障上海抗疫工作者和上海市民的“菜篮子”。

因宅家经济而快速崛起的预制菜产业,在3月底爆发的新一轮本土疫情中在再度遇上了起飞的“风”,有佛山预制菜企业同比销售额大增300%。

在市场需求激增的同时,政府官方层面上的“风”也吹得正劲,被称为“菜十条”的《加快推进广东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十条措施》发布,广东省《预制菜产品规范》团体标准已进入公示阶段。在佛山,年内将出台首批标准预制菜团体标准;顺德正谋划推进预制菜“六个一”工程,南海正推进十大国家级预制菜产业发展示范平台建设。

万亿产业新赛道,佛山正加速入局。从农业养殖到销售终端,从佛山本土走到全国全球,佛山预制菜如何在风口下起飞?

何氏水产预制菜产品——酸菜鱼

只要半天

美味从鱼塘游到餐桌

在风景名胜区西樵山脚下有着万亩桑基鱼塘,何氏水产近1000亩的美丽渔场坐落其中。鱼塘经过标准化改造,目前正以亩产3000吨的规模,大量养殖着鲈鱼和黑鱼。每天凌晨,鱼塘的鱼儿会被打捞起来,送往10分钟车程外的生产车间,最快只要半天,就变成一份美味的“何氏蹦蹦鱼”酸菜鱼预制菜。

活鱼运到生产车间,通过分拣和三段低温暂养,逐渐休眠,使肉质紧致鲜甜。紧接着,休眠的鱼送到封闭的制作间切分成鱼柳,再放入自动切片机里切成大小一致的无骨鱼片,调味腌制、真空包装都在自动化生产线上完成。最后,包装好鱼片会“穿越”一条-196℃的液氮速冻带,5分钟后,美味便被持久锁住。

包装好的鱼片通过液氮快速冷冻锁鲜

何氏水产深耕活鱼行业20多年,是众多大型及连锁餐饮的或与供应商,2017年起开始进军水产加工业。广东何氏水产有限公司项目总监陈贺介绍,公司配置了两条预制菜生产线,主要生产免浆黑鱼片、免浆鲈鱼片、酸菜鲈鱼片、酸菜黑鱼片等。年产量约1万吨,年产值超2亿元。通过成熟的冷链配送,以及与盒马、叮咚、美团等平台合作,主攻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市场。

在顺德,这里不仅有世界美食之都的金字招牌,也是“中国鳗鱼之乡”。“顺德鳗鱼”是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作为鳗鱼类预制菜生产的龙头企业,东龙烤鳗在江门、福建、江苏拥有近三万亩绿色鳗鱼养殖基地,年出口活鳗达2000吨,年生产烤鳗2500吨。

处理好的鳗鱼通过传送带送入烤炉烤制

养足时日的活鳗来到东龙的生产车间,会进行一段时间的“吊水”处理,宰杀去骨后就放到传送带送入烤炉烤制,期间需要进行一次“翻身”。40分钟后,色泽鲜艳,香味扑鼻的原条烤鳗鱼出炉,随即进行冷冻,并进行食品安全检测,经过检测后才最后通过真空包装,通过冷链送达消费者手中。“为让制作出来的烤鳗更美味,他们对烤炉的温度、气压等进行了上百次的调试。”该公司生产部长苏林介绍,消费者用微波炉或者隔水烹饪5分钟即可食用,非常简单快捷。

烤好的鳗鱼经过安全监测和包装就能进入市场

“目前,公司主要有冰鲜鳗鱼、《御东龙》蒲烧烤鳗、白烧鳗鱼等产品,目前,公司也计划研发鳗鱼饭,让消费者有更多选择。”该公司总经理徐千惠透露,在2020年左右,国内预制菜市场火热,公司就积极尝试在国内推广“御东龙”蒲烧烤鳗品牌,并与京东等电商平台合作,推动线上及线下销售。

跨越一二三产

从水产养殖到预制菜新赛道

得益于河网密布天然环境和桑基鱼塘的人类智慧,佛山是为人熟知的鱼米之乡,淡水养殖业历史悠久,历来是省内外重要的淡水鱼类供苗、养殖基地和集散中心。早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佛山就是全国淡水渔业主产区之一。近年来,佛山水产养殖业不断发展,已成为本地农业支柱产业。2021年,佛山全市水产养殖面积达53亩,占全省11%,总产量占全省18%;渔业产值占全市农业总产值43.3%,淡水鱼产量约75.8万吨,约三分之二以外销为主。

位于佛山南海西樵的万亩桑基鱼塘

顺德是“中国鳗鱼之乡”

坐拥如此的“家底”,预制菜实现了与特色优势产业集群无缝对接,也在消费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

作为水产养殖大区之一的顺德,就有4家上规模的水产品“预制菜”加工企业,年产值为1.2亿元。其中,广东顺德均健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均健”)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均健在顺德均安东海绿岛,牵头建立了一个占地面积约1.5万亩顺德区优质草鲩产业园,在这里,连片的鱼塘一眼望不到边,如今已成为国家级健康水产养殖示范场、广东省菜篮子基地。“公司主要养殖金凤鱼、均安草鲩、加州鲈等淡水鱼。”均健品牌运营部总监杜家锵介绍,“养鱼先养水。”公司养殖基地靠近西江边,保持良好的养殖环境,该公司还建有一间实验室,用科技助力淡水鱼养殖。

均健有专门的实验室,用科技助力淡水鱼养殖

均健从水产养殖的“一产”迈入预制菜销售的“三产”,契机也出现在2020年,其初衷是希望能帮助消费者省去宰杀等中间环节,让消费者更加便捷地享受到优质新鲜的食材,现在随着消费者需求的提升,公司也开始联合粤菜师傅研发更多的预制菜产品,“我们希望把顺德美食和顺德优质食材连接起来,打造更多方便消费者食用的产品。”

均健的预制菜产品

与均健一样,何氏水产也是实现一二三产融合的代表企业。该企业从17年起为连锁酸菜鱼、烤鱼品牌提供处理好的鱼柳、鱼片。“到19年的时候我们的整个生产链条就已经比较完善了,2020年疫情爆发,预制菜产业得到快速发展。”陈贺介绍除了西樵的养殖基地以外,何氏水产在高明、三水还有2000亩现代鱼塘,并1万多亩的农户合作基地,由企业向农户提供养殖技术服务,农户定期按照企业的订单进行养殖和交货。这种模式也实现了水产养殖业的提升。

除了水产类的预制菜,近年来,佛山企业出品的预制菜品类也日益多样化,如品珍科技就有冬阴功系列、虾滑系列、小龙虾系列、花胶鸡系列、 盆菜系列等。成立于2019年的懿嘉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已研发了麻辣小龙虾、白切鸡、顺德鱼饼、广东盆菜、佛跳墙、西式扒类拆鱼羹等200多款预制菜产品。

预制菜的前端连着现代农业发展与乡村振兴,中端是食品加工技术、先进机械装备、物流冷链的工业领域,末端连着市场消费变革,是一条贯穿于一、二、三产业的新赛道。据统计,目前,佛山全市已建成上规模的预制菜企业12家,年产值约25亿元,加上在建、拟建的上规模企业13家,预计全部达产之后,佛山预制菜年产值可以达到300亿元。

销量同比增300%

疫情下的预制菜再火一把

4月16日下午,一辆辆装着佛山预制菜的冷链货车从佛山国通物流园出发,向上海疾驰而去。根据上海市当前的物资需要,在佛山市预制菜产业联盟、佛山市农业产业联合会的组织倡议下,来自品珍科技、何氏水产、新雨润、宏大食品、均健共5家佛山企业捐赠的价值300万元的预制菜产品,将助力保障上海抗疫工作者和上海市民的“菜篮子”。

佛山预制菜助力保障上海抗疫

佛山预制菜助力保障上海抗疫

这并非佛山预制菜第一次“出征”。今年3月9日,在佛山海关驻顺德办事处,装有560箱合计4.26吨的佛山预制菜集装箱就从口岸快速通关,随即通过水路运往香港,保障当地物资供应。

因宅家经济而崛起的预制菜产业,在疫情关口,再加了一把火。在4月6日佛山发生本土疫情的一周内,佛山一家重点保供应企业的冷冻品及预制菜销量就增加了80%。

随着冷链配送技术的日益成熟以及线上电商平台的普及,来自佛山的预制菜能够越走越远。如何氏水产,通过与盒马、叮咚、美团等平台合作和经销商模式,快速铺开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市场。均健在线上实现与天猫京东等电商平台合作铺货,线下直接进军华润等商超。懿嘉食品的预制菜成为第一家进驻澳门的预制菜企业,公司产品在港澳地区的市场份额占比达50%。东龙烤鳗的烤鳗鱼产品60%以上销往日本、美国等地区,40%左右面向东南亚港澳及国内地区,加上京东等电商平台及线下销售,市民当天下午6点前下单最快第二天可收货。

“受上海等地疫情的影响,明显感觉产品下单量有明显的增加。”品珍科技创始人兼CEO陈翠颖介绍。该公司销售数据显示,2022年4月上半月,预制菜销售环比增长约140%。

同样,均健3月份全国预制菜销售额同比增长超300%,上海地区同比增幅超过500%。“我们在排产计划上开足马力,日夜兼程以日常3倍的备货量进行生产。”该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每天都会统计全国销售数据,以区域为单位调配库存,为潜在消费者购买预制菜产品提供充足货源。

“标准化”开路

佛山首批标准年内出台

预制菜产业,未来可期。这已是行业内的共识。有机构预测,未来6-7年我国预制菜行业有望实现3万亿元以上规模,成为“下一个万亿餐饮市场”。

尽管预制菜发展潜力巨大,但行业发展目前仍存在着不少痛点。比如,由于预制菜行业缺乏相关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并不利于行业长远发展。

何氏蹦蹦鱼通过自动化流水线装箱。

3月底,广东省出台全国首个省级预制菜产业政策——《加快推进广东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十条措施》,从研发平台建设、监管体系构建,到企业培育、人才培养,再到冷链物流建设、文化科普,几乎涵盖了预制菜的所有方面。在4月初举行的预制菜标准体系建设发布会暨“预制菜大卖场”上线仪式上,广东省餐饮服务行业协会执行会长谭海城透露,由广东省农业农村厅专家指导,中国烹饪协会、湛江国联水产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农业农村部食物与营养发展研究所、检科测试集团有限公司联合起草的《预制菜产品规范》团体标准已进入公示阶段,预计今年5月份将正式对外发布。

在佛山市农业农村局、佛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指导下,佛山市农业产业联合会联合科研院所、行业协会、企业等各界力量,成立预制菜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并将结合佛山产业特色,开展预制菜相关团体标准的制定,计划在今年内出台首批佛山市预制菜产业团体标准,包括《预制菜肴水产生制品》《速冻调制畜肉类生制品》《预制菜冷链配送服务规范》《预制菜常温配送服务规范》。

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佛山将把标准定得更严格、更实用,同时展现佛山预制菜行业的优势、亮点。未来,希望通过标准化试点工作建设,推动佛山预制菜产业向标准化、品牌化发展,为全省乃至全国提供佛山经验。

“1+2+N”

南海顺德率先起跑

4月16日,广东省委常委叶贞琴到佛山调研,先后来到品珍科技、新雨润、顺德美食工业化研究院了解预制菜产业发展。她寄语佛山要充分发挥在产业、市场、文化等方面的优势,落实推进“预制菜十条”,抢占预制菜产业发展高地。同时,要高标准规划建设预制菜产业园区,要着力开展全产业链研究,要打造特色品牌,强化标准体系建设,引进培育一批品牌企业,研发更多品牌产品。

事实上,佛山区位条件优越,产业配套齐全,发展预制菜产业比较优势突出。在产业链上游,水产养殖优势明显,形成了全国最大的淡水鱼养殖区;在产业链中游,制造业基础雄厚,可充分凭借本地制造业集聚、产业链完整的优势搭建农产品工业化生产线,具有农产品工业化的良好基础;在产业链下游,除900多万的本地常住人口外,2小时内可达粤港澳大湾区各主要城市,营销渠道丰富。按照佛山的规划,下一步将做好“1+2+N”。“1”指搭建一个预制菜大平台。“2”指顺德、南海两个区。“N”指全产业链整合。

为此,作为佛山两大产业强区,南海和顺德已率先行动了起来。

3月30日,素享“世界美食之都”“中国厨师之乡”美誉的顺德,提出加快推进预制菜产业发展的“六个一”工程,包括出台一套支持预制菜发展的政策、建设一个预制菜产业园区、设立一个预制菜产业发展基金、举办一场预制菜产业大会、打造一个预制菜研发和人才培养基地,以及建设一个预制菜大数据管理平台,全力打造全省乃至全国的预制菜产业发展的新高地。

4月13日,《佛山市南海区关于推进十大国家级示范项目引领预制菜产业加快发展工作方案》正式出炉,立足水产养殖核心区域,高标准打造产业园区,发挥广东省农垦集团公司资源优势,打造国家级现代农业双创示范基地,盘活预制菜流通产业发展空间,培育一批预制菜细分市场龙头企业,规范预制菜全链条质量安全监管,塑造一系列国家级预制菜知名品牌,依托南海文旅资源开发预制菜美食线路体验产品,推动十大国家级预制菜产业发展示范平台的建设。力争用3年时间(2022-2024年),构建数字化、市场化、集群化、规范化的南海区预制菜产业发展新体系。

采写:南都记者关婉灵 陈飞龙

摄影:南都记者郑俊彬

关键词: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