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湖2021:九大类民生支出占比超7成
原标题:罗湖2021:九大类民生支出占比超7成
4月18日,深圳市罗湖区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召开,区长范德繁代表罗湖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2021年的罗湖,加快构建经济发展新格局,积极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全面升级城区形象并不断改善民生保障。
关键词:加快构建经济发展新格局
重点片区持续推进。深港口岸经济带罗湖先行区纳入全市重点区域,建立深港协同发展机制。大望梧桐片区完成综合规划编制,力争纳入全市重点区域建设。笔架山河复明及沿 线更新改造稳步推进。东门步行街改造提升完成总体规划及概念设计方案编制、工程(一期)项目立项。
枢纽地位更加巩固。“联通深港、通达湾区”的交通枢纽地位显著提升。深汕高铁在清水河设置罗湖北站,深圳火车站接入赣深高铁。已开通地铁线路增至8条,总里程45.2公里,实现 10个街道全覆盖,线网密度全市第二。
消费枢纽影响持续提升。开展购物季促消费活动,带动数字人民币消费超过7000万元。
二手车经纪转经销成功落地,试点企业澳康达全年增长 163%。
关键词:持续推进全面深化改革
综合改革试点稳步铺开。完成数字人民币跨境消费、理财产品北上南下试点等8项改革。全国首创珠宝玉石保税监管模式改革试点,成立上海钻石交易所延伸交割平台。建设深圳国际珠宝玉石综合贸易平台,纳入深圳放宽市场准入特别措施清单。推动数字人民币研发应用,打造“数字人民币+”财政拨付新体系, 拓展民生领域应用场景,率先面向香港居民开展跨境支付测试。
基层微改革多点开花。健全微改革微创新项目工作机制,通过小切口推动实现大民生。全市率先推出智慧用水监控,优化独居老人守护服务,高效破解独居老人居家养老难题。全面推广错峰共享智慧停车改革,接入车位3万个。
关键词:积极发展现代产业体系
优质企业加速集聚。筹办招商大会3场,签约重大项目50个,意向投资总额833亿元。引入科技企业89家、持牌金融机构5家。全市首推营商环境白皮书,出台改革任务清单37条。投入转型升级专项资金7亿元,扶持产业项目1240个。全年新增商事主体超3万家,同比增长12%。
创新动能持续激发。落实全市“20+8”产业集群战略部署,布局“7+1”新兴产业集群。授权发明专利同比增长超90%,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超26件,新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114 家。国家城市安全发展科技研究院签约落户,“国字号”科研机构取得重大突破。
关键词:不断改善民生保障
教育事业成果丰硕。建成义务教育学校 4 所、新增学位4290个,建成幼儿园 2 所、新增学位720个,修缮改造公办学校和幼儿园 77 所。率先探索“幼小衔接”,设立试点学校 30 所。
医疗服务水平持续提升。新增社康机构8家,区中医院顺利通过三甲医院评审。家庭医生
签约人数50.7万人,每万名常住人口全科医生数达5.7名,位列全市第一。
文体事业蓬勃发展。“一馆一中心”、金威啤酒厂工业遗存、国际艺术博览交易总部、粤海体育休闲公园(一、二期)等重大文体工程加快推进。推出学校和社会文体场馆“一网统管·一键预约”公共服务平台,实现100%开放预约。
城区环境更加宜居。完成碧道建设16.8公里,建成社区公园8个、花漾街区2个、共建花园16个。完成 27 条道路品质提升、太宁路等慢行系统综合改造。完成9个城中村综合整治,开展交通秩序、集贸市场、公共卫生等十大专项整治。
社会保障坚实有力。建设筹集公共住房 13342 套,供应 4311 套。全市首创公租房“线上选房”,实现公租房配租“一网发布、一键选房、一平台协同”。全面推进医养融合,建成街道长者服务中心 2 个、社区长者服务站 17 家。积极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完成 4 个市级重点民生项目和百件区级“民生微实事”,着力推动解决臭气扰民等一批群众关心问题。持续推进审批制度改革,依托“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实现“即来即办”“秒报秒批”。
数读罗湖2021:
全年地区生产总值2571.67亿元,增长8.0%。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172 亿元、增长24.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02.15亿元、增长7.0%,固定资产投资428.88亿元、增长11.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7.29亿元。作为城区支柱产业的金融业增加值990.86亿元、增长9.1%,商贸业增加值433.56亿元、增长6.4%。九大类民生支出129.3亿元,占财政支出比重达到70.6%。
采写:南都记者 张一鎏 见习记者 林敏儿
关键词: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