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拨1600个电话!你猜这家居委在干啥?

来源:搜狐号-南财快讯 2022-04-14 22:20:08

原标题:日拨1600个电话!你猜这家居委在干啥?

4月14日,广州虽未入夏却烈日炎炎,气温高达30摄氏度,不少人家中已开启空调。

但在各社区核酸检测点,很多基层工作人员与医护人员依然裹紧层层防护服,紧张忙碌着。奥一新闻记者今日走访广州市海珠区滨江街道。

图:“黄码”人员核酸检测点的工作人员在帮助居民核对信息。

在一处黄码检测点,一位工作人员一边接受记者采访,一边指引前来检测的居民填报信息,还不忘提醒注意安全防护。

“这里是为‘黄码’人员专设的检测点,已经持续很多天了。”据他介绍:每天将会根据现场人流情况,实行动态备班,延长服务时间等。

社区是疫情防控第一线。自4月8日新一轮疫情席卷广州,身经百战的广州人再次与时间赛跑与病毒斗争。基层工作者身处疫情防控的末端,又同时处于直面潜在风险的前端,肩负巨大压力,也付出了很多努力。

“每天要打1600个电话”

除了做核酸,社区工作者们另一大工作任务便是打电话核查信息。滨江街道草芳社区惠主任告诉记者,每天会收到大量信息,需要逐一核实。在打电话的过程中,“有一些无人接听,有一些则要反复打好几次才能核对成功。合计一天要拨打出1600多个电话。”

图:社区工作人员在核查信息。

打完电话后,工作人员还需要填写表格、录入系统进行上报,包括人员住址、近日活动区域等,核实一条数据,平均需要5分钟左右。若遇到对方不配合的情况,“10分钟都搞不定一条。”往往几个人分工,还经常要忙碌到凌晨时分才能打完这些电话。

遇到“群众不配合时”,惠主任依然保持着乐观开朗的心态:“将心比心,如果您正在工作或是正在休息时,频繁接到核查电话肯定也会不高兴。”

图:惠主任接受记者采访。

为什么有些人会频繁接到核查电话呢?惠主任告诉记者:“广州市只要有区域出现病例,派出所与疾控中心便会推送相关人员数据到社区。”

他进一步解释道:“派出所的数据主要来源于手机基站。出现病例地点的基站,将会把辐射范围内所有手机号码提供至公安系统,系统分发至各地街道。疾控中心的人员数据则是根据确诊当事人提供的接触人员名单。”

所以一天之内,有的人可能会收到三四个信息核实电话,“因为信息来自不同系统,我们需要交叉核实,防止有遗漏人员。也希望群众理解我们的工作。”

病毒传播速度迅猛,为了最大程度控制疫情传播,社区工作人员需要与时间赛跑。“有时候晚上十点突然收到数据,需要我们在十二点前核实人员信息。

最晚的时候忙到凌晨两点。”由于工作人员不足,社区招募了不少志愿者,部分机关干部也临时抽调下沉到社区,协助核查信息的工作。

连续完成四轮全员核酸

记者了解到,草芳社区位于老城区,共有居民4100多人,而居委会工作人员只有5人。自4月9日以来,全社区已完成四轮大规模全员核酸检测工作。

快速反应的背后,是社区工作人员高强度工作的付出。加班加点是工作常态。除了草芳社区居委会的五位工作人员,属地党员、志愿者,以及下基层协助工作的机关干部也给予了很大帮助。

图:一家动漫企业提供用于核酸检测的场地。

此外,草芳社区的热心居民和企业也纷纷提供援助。据了解,一家动漫企业将自己公司的场地提供给居委会用于核酸检测,还免费提供电风扇等设备。

惠主任幽默地表示:“我们都开玩笑说,比起那些临时搭建的核酸检测点,我们这个(核酸检测点)算是‘商品房’。”

开辟“适老化”专用通道

记者留意到草芳社区有一个特点,就是老年人特别多。据介绍,老年群体占社区总人口的四分之一还多。如何提供更好的适老化服务也是草芳社区工作者们工作重点之一。

图:志愿者帮助老人家填报信息,并指引她们走绿色通道。

惠主任介绍,核酸检测点专门开辟了老人、儿童和孕妇的“绿色通道”。

“社区里有很多老年人不会使用数字化设备,”社区工作人员与志愿者们就用自己的手机帮助他们填写信息,生成核酸码,“老人家只需要带着身份证过来即可。”

图:正在做核酸检测的老人。

考虑到有些居民下班时间晚、老年人行动不便等因素,检测工作一直持续到晚上11:30。

“我们会建议腿脚不太方便的老年人最好有家属陪同,晚一点过来检测。在人少的时候,我们也会带他们过来做核酸。”对于不能下楼的老年人,则提供上门检测服务。

奥一新闻记者 管玉慧 张洁莹

关键词: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