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主安装的可视门铃正对多个邻居卧室,被判定侵犯邻居隐私权

来源:搜狐号-南财快讯 2022-04-12 11:27:21

原标题:业主安装的可视门铃正对多个邻居卧室,被判定侵犯邻居隐私权

南都讯记者郭若梅 发自北京 民法典将人格权法律制度独立成编,为指导全国法院正确适用该制度,4月11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九个人格权司法保护典型民事案例,涉及姓名权、名誉权、肖像权等。南都记者注意到,其中一个典型案例是户主安装可拍摄视频的可视门铃,位置正对多家住户的卧室和阳台,法院判决该户主侵害邻里隐私权。

最高法介绍,原、被告是同一小区前后楼栋的邻居,两家最近距离不足20米。在小区已有安防监控设施的基础上,被告为随时监测住宅周边,在其入户门上安装一款采用人脸识别技术、可自动拍摄视频并存储的可视门铃,位置正对原告等前栋楼多家住户的卧室和阳台。原告认为,被告可通过手机app操控可视门铃、长期监控原告住宅,侵犯其隐私,生活不得安宁。对此,被告回应称,可视门铃感应距离仅3米,拍摄到的原告家模糊不清,不构成隐私,其从未有窥探原告的意图,对方应理解,不同意将可视门铃拆除或移位。

法院认为,被告虽是在自有空间内安装可视门铃,但设备拍摄的范围超出其自有领域,摄入了原告的住宅。可视门铃能通过人脸识别、后台操控双重模式启动拍摄,并可长期录制视频并存储,加之原、被告长期近距离相处,都为辨认影像提供了可能,以此获取住宅内的私密信息和行为现实可行,原告的生活安宁确实将受到侵扰。因此,被告的安装行为已侵害原告的隐私权,判决拆除可视门铃。

最高法认为,本案就人工智能装置的使用与隐私权的享有发生冲突时的权利保护序位进行探索,强调隐私权的优先保护,对于正当、规范使用智能家居产品,避免侵害人格权益具有一定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关键词: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