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发热门诊确诊阳性 医院正常运转 背后发生了……

来源:搜狐号-南财快讯 2022-04-11 15:21:08

原标题:他在发热门诊确诊阳性 医院正常运转 背后发生了……

接诊过一例新冠确诊病例,却能做到全院医务人员无一人被判定为密切接触者,比邻新冠疫情防控区,却能做到门急诊、住院病人照常进行。9日夜6:35,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公众号发布《照常开诊!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诊疗须知》推文,明确医院在此轮疫情风波中坚挺的没有受到波及、停诊,这间日均门诊量接近6000人次,住院病人数达1400人次,急诊200人次的三级甲等医院得以不停诊、继续服务市民。

他们是怎么做到的?

患者(确诊者)的良好素质当居首功,而我们医院明确的分区,将发热病人和其他病人,病人和病人之间的动线轨迹不重叠交叉也是关键。最后,那就是疫情以来广东一直在推行的发热门诊建设,医务人员做好防护的功劳了。”全国抗击新冠肺炎先进个人、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副院长姚麟向南都记者透露,疾控人员在医院流调时,六院医务人员连一个密切接触者都没找到,连续两天的六院全员核酸检测阴性,也证实了用制度、规则和意识构建的防护屏障。

绿码的发热患者

很快被引导到了发热门诊

一切的一切,要从8日下午四点六院接诊的一名绿码市民说起。患者家住医院附近,在白云区涉及轮疫情的重点区域内工作、上班。因为不适,前来六院就诊,流行病学调查阶段提示的涉及疫情重点地区(白云)就引起了收治医生的警觉,在测量生命体征时,患者已经开始出现明显的发热症状。

该确诊者就诊过程,全程遵照医嘱进行等候,并做好了防护。

在发热门诊里,患者非常配合医生的指引。

该医务人员立即在做好防护和其他病患物理隔离的情况下,将该发热患者引导到发热门诊就诊。核酸采样很快被安排上了,采样之后患者依从性很高地留在了医院内留观处置。

晚8点14分,医院检验科报告该患者核酸初筛结果异常,结合患者流行病学史,判断阳性可能性高。“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各项措施快速响应落实到位;晚8点40分,医院领导现场指挥防控和患者转运工作,并对发热门诊、急诊及医院其他区域进行分区封控;医院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各职能成员,积极配合疾控中心完成流行病学调查、环境采样等针对性处置措施。”事后证明,这一举措是非常关键且行之有效的方案。

9日凌晨,患者经市疾控复核核酸结果为阳性,闭环转送至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

现场流调采样

只在发热门诊洗手间洗手台找到了阳性标本

进一步隔绝分区和患者转送是一方面,积极配合疾控中心完成流行病学调查、环境采样等针对性处置则是另一项重点工作。

姚麟告诉南都记者,经天河区疾控中心专项人员现场流行病学调查,调取监控,查看患者就诊经过,患者在院期间,全程佩戴口罩,医院对就诊人员的管理严格规范。环境样品检查,仅发热门诊洗手间洗手台核酸采样阳性,其余接触点均为阴性。

经天河区疾控中心确认,医院与患者接触的20名医护人员,接诊过程防护措施规范有效,判定为重点关注人群,不判定为密切接触者。该例新冠阳性患者在院确诊,仅影响医院独立的发热门诊区域,门急诊、住院等诊疗工作均未受影响。

“发热门诊停诊一天,完善消杀工作后恢复诊疗这是必须的。但医院的其他区域经疾控评估后,可以正常医疗诊疗。”

平战结合式的演练,让医务人员更熟悉相应的流程。

姚麟表示,为了防患于未然,医院还是采取了一些必要的后续举措。比如疾控中心判定为重点关注人群的医务人员,按要求实行3天居家隔离,落实“三天两检”措施;再比如所有在院员工、住院患者、陪护家属等进行全员核酸检测;院外员工可于居住地就近完成核酸检测;腾空医院2号楼2楼病房,以备随时应对疫情任务。

三大要素确保医院没有停诊

自2020年疫情以来,非定点收治医院因为接诊、收治过确诊病例而不得不短期停诊的事件不胜枚举。但此轮中山六院却因为没有发现医务人员成为密接而坚持了下来,照常开诊。

在姚麟看来,这首先得归功于患者,也就是我们广州市民素质、健康素养的提高。该中年患者在明确发热后,核酸采集到出初次报告的四个小时内严格待在了发热病人休息区,除了中间去过专门的发热门诊厕所,其医院内行迹和其他的医务人员、病患毫无交叉。“这也是为什么疾控人员在外环境检测中,只在洗手间洗手池找到了阳性标本的原因之一。更何况,该患者全程做好了防护,佩戴好了口罩。 ”

第二个决定性因素在于发热门诊完全独立分区和设置,保证了相关病例独立与其他病患不交叉。如果不这样做,出现了“我走过你走过的路”“我呼吸过你吹过的风”,都会事实上造成医院普通医护病患与该确诊者之间出现时空交错接触

自2020年疫情以来,广东省卫健委一直在全省范围强力推进发热门诊建设,有条件的将发热门诊独立出来,暂时没有条件的,用铁皮屋、集装箱房先把发热门诊独立出来。抗疫事实证明,类似的物理隔绝对于预防院内感染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姚麟在对发热门诊医护人员进行培训。

第三个力保六院门急诊、住院不失的关键,就是一直在坚持的医院防疫制度完善、全流程精细化管理。

从2020年疫情发生开始,医院明确提出了必须同时做好“三条战线”的工作:一是保证政府指令性防疫外派任务的完成,二是严格感控管理,避免发生院内感染事件,三是正常医疗秩序的保障。医院一直坚持防疫内容是每周院长办公会和党委会的第一议题,随着疫情的变化不断审视、调整及完善医院的管理,及时修订制度确保医院各项工作围绕这个主线展开。尤其是对医院布局、动线、各项流程不断优化,使得发热门诊和隔离病区的布局和管理得到完善。同时加强培训和督导,特别是针对重点岗位人员更是反复强化,这次发热门诊的医护人员甚至保洁人员都能严格落实标准化防护,有赖于不断的培训和反复的督导。这样就避免了医务人员非战斗减员,也有效减少了专业人士感染可能带来的社会影响。

医学不只是科学问题

同时也是社会问题

出现必须开展的闭环转运,医院的单独通道立即高度戒备。

姚麟表示,在公共卫生事件中,医学其实已经不仅仅是一门科学,也同样具有重要的社会学属性。这里既包含了医生、普通群众对传染性疾病的认识,也包含了人们就医习惯等诸多其他元素。

以目前全球流行的奥密克戎变异株为例,绝大多数是轻症、无症状,此时患者要不要及时就医,要不要严格自律地做好隔离防护?发生家族聚集性传播后,家族成员中的老人、小孩去不去看病?会不会发生医疗资源的挤兑?这一系列的问题都需要通盘的考虑。

姚麟建议,当前,我们必须严格按照国家的既定方针,坚定的针对新冠肺炎开展动态清零。防控政策是否需要调整,要参考以下两个因素:

其一,必须有国内人群数据表明,该传染病只有极低的重症率、死亡率;其二,就是国内居民的健康素养,能够遵照政府引导不恐慌,避免占用那些本应该给予重症患者和伴有其他严重疾病患者的宝贵医疗资源。

在近期的多场新闻发布会上,广州市卫健委副主任陈斌也不止一次发出了如下的健康提示:广大市民如出现发热、咳嗽、咽痛、乏力、嗅觉味觉减退等异常症状,请做到“两不要、一及时”:不要带病上班、上学,不要自行服药处理;在做好个人防护的基础上,及时前往就近发热门诊就诊、接受核酸检测,并如实告知发病前14天的旅居史和接触史。

采写:南都记者 王道斌 通讯员 简文杨 戴希安

关键词: 照常进行 住院病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