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幅地图看千年广州历史变迁 领略番禺“古”“今”魅力

来源:搜狐号-南财快讯 2022-03-28 19:36:11

原标题:百幅地图看千年广州历史变迁 领略番禺“古”“今”魅力

南都讯 “原来广州(番禺)有这么悠久的历史!”“以前的广州是这样的啊!”……3月28日,不少乘客走进番禺广场地铁站站厅时,被眼前的一幅幅散发着历史气息的古地图所吸引。当天,“百幅地图看千年广州历史变迁主题展”在番禺广场地铁站正式开幕。

从明清时期至民国年代,从新中国成立到日新月异的新时代,120多幅历史地图引领参观者触摸广州生生不息的历史文脉,感受广州延绵千年的城建智慧,从全新历史维度、全景俯瞰视角,认识广州、认识番禺,领悟广州“老”与“新”的丰富内涵,领略番禺“古”与“今”的恒久魅力。

看懂地图,触摸广州千年历史文脉

据文献记载和考古发掘显示,广州城前身——番禺城建成于2200多年前。秦代,广州(番禺)为南海郡郡治,南越国时期为国都南越王府所在。汉至唐代,广州城继续为岭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在原有规模基础上有所扩展……宋元时期,广州城进行大规模扩建,由一城拓展为三城,城南抱旗山(今番禺区大夫山)为“郡前案山”,成为广州古城山水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读史可以明智,知古方能鉴今。一张张泛黄的老地图,再现了广州城“演变”的过程,也激发了市民对广州历史的“探索”。

1921年广州建市,首任市长孙科在城市建设和管理中,在传承中华建筑艺术的基础上,引进西方科学理念,奠定了近代广州城“岭南风格”的基础。陈济棠主政时期,全面推进了广州城建近代化,城区向东、南、西三个区域加速发展,骑楼街成为这一时期主要的城市街景,形成自越秀山中山纪念碑、纪念堂、市府合署楼、维新路(今起义路)至海珠桥的近代城市中轴线。这一时期,番禺县治南迁于茭塘司驻地新造,结束了“省城番禺”的历史。新造和市桥也仿效省城修建马路和骑楼街,成为近代化城镇。

海纳百川,中西合璧,彰显中华民族的包容和自信,也描摹出广州这座城市的个性和气度。时至今日,这些弥足珍贵的老地图记录了历史,留着了记忆。

学习历史,做好城市建设大文章

“百幅地图看千年广州历史变迁主题展”共展出120多幅地图,均是由广州市国家档案馆、广州市城市建设档案馆在相关资料中挑选的具有代表性的广州、番禺历史地图以及《番禺长卷》。展览分为“明清广东省城历史地图”“民国广州市历史地图”和“新中国广东省省会广州市历史地图”三大部分,集中展现广州、番禺及周边地区从古代城市和乡村,向粤港澳大湾区广佛都市圈的华丽蝶变,也呈现了以广州城为中心的“番禺”向以“市桥”为中心的“番禺”的转变过程。

展览由番禺区委、区政府和广州市国家档案馆、广州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共同举办,除了在番禺广场地铁站厅固定设展,还将在番禺区内主要景点巡回设展,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充分展示广州、番禺千年历史变迁和文化脉络,让广大游客领略千年广州的历史底蕴和“岭南古邑,粤韵番禺”的文化魅力。

同时,番禺区还将发动广大干部群众进行参观,共同学习广州、番禺历史文化,掌握老城市新活力“老”与“新”的丰富内涵,弄清番禺的魅力所系、活力所在,真正读懂番禺,读懂广州,坚定千年城市文化自信,倍加珍惜两千多年积淀的文化养分,做到敬畏历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态,做好城市建设“精”和“细”的文章。

采写:南都记者梁思华 通讯员番宣

图片:通讯员供图

关键词: 组成部分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