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科创成绩单出炉 创新绩效为何提升最高?

来源:搜狐号-南财快讯 2022-03-25 21:33:26

原标题:广州科创成绩单出炉 创新绩效为何提升最高?

3月25日,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广州产投集团旗下广州生产力促进中心有限公司、广州市科学技术发展研究中心联合发布了《广州城市创新指数报告(2021)》。报告分别对广州市和11个行政区进行了创新指数监测和评价。

报告显示,2010-2020年期间广州创新指数得分年均增长11.67%,在五个一级指标中,2020年广州创新绩效指标得分增长突出。11个行政区中黄埔区、天河区、南沙区创新指数综合得分排名前三。

企业投入创新力度加大,创新绩效提升明显

报告显示,2020年,广州科技创新投入力度持续加大,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总额较上年增长14.33%,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首次突破3%,达3.1%。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突破发生在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响,财政科技支出占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有所下降的情况下,说明非财政的社会科技投入力度加大明显。

报告显示,2020年,广州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持续壮大,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效果明显。企业在自主知识产权、高技术制造业、设立企业内部研发机构发展方面继续保持快速增长、领跑态势。

具体体现包括,企业自主知识产权指数各指标增长明显,如企业专利授权数较上年增长17.54%;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发力迅猛,同比增幅20.67%;企业对研发的重视程度进一步增强,新增设有研发机构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65家,5亿元以上规模工业企业实现研发机构全覆盖等。

受益于企业创新活力的进一步提升,2020年广州创新绩效得分为357.32分,较2019年提升约28%,实现显著提升,为指数得分中最高的一级指标。从其二级指标数据表现来看,2020年广州技术市场成交合同金额达2256.53亿元,较上年大幅增长77.11%;发明专利授权量突破1.5万件,同比增长23.36%。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技术预测与统计分析研究所所长玄兆辉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近两年受疫情影响,地方财政压力加大,更加需要让有限的财政资金发生最大的作用,带动更多社会资本,推动广大企业投入创新。

玄兆辉建议,广州可以努力争取国家层面对广州的科研投入,如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重大科技战略平台,承接国家重要的科研任务,这些国家层面的科研投入支持也将会对广州社会创新产生溢出作用,激发更多的创新活动。同时,建议广州各区围绕各自优势特色产业,通过引导产业创新发展的方式,发挥财政科技投入带动社会资本科技投入的作用。

黄埔、天河、南沙三区得分处第一梯队

在对广州市整体创新指数进行研究的同时,报告对广州市11个行政区另设了10个核心指标进行创新水平评价。广州区级创新指数研究结果显示,2020年广州各区的整体创新水平较上年显著提升,其中,黄埔区、天河区、南沙区创新指数综合得分居全市前三位,属第一梯队。

报告显示,黄埔区10个指标得分均居各区之首,其中全社会R&D经费支出、每万名从业人员中从事R&D研究人员数、企业R&D经费支出、每万名从业人员高新技术企业数和劳动生产率5个指标得分为100分;天河区创新平台建设持续发力,国家级创新平台31家,省级创新平台570家,均位居广州各区首位,新增高新技术企业数继续领跑全市;南沙区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为3.67%,居全市第二,万名从业人员发明专利授权量增幅明显,创新人力资源密度高,每万名从业人员中R&D人员数指标得分居全市第二。

综合得分排名第四的番禺区企业创新表现突出,其中四上企业R&D经费支出总额占营业收入比重为1.38%、每万从业人员高新技术企业数量14.08家/万人、企业专利数授权量达到13855件,均居全市第二;综合得分排名第五的海珠区高度重视孵化育成体系建设,省级孵化器面积、科技企业孵化器科技企业孵化器孵化企业(项目)数居全市前列。

值得注意的是,增城区在2020年创新指数综合得分为77.26分,在全市各区创新指数中排名第六,相较该系列研究2019年排名上升5个位次,得分跃升明显。报告显示,增城区全社会R&D经费支出得分居全市第三,高技术产业占比、财政科技支出得分居全市第二。

报告同时指出,目前广州各区的创新发展不平衡情况较为突出,各区应立足自身优势,相互借鉴,补足自身短板,推动各区创新发展更为协调。

出品:南都科创工作室

采写:南都记者 徐劲聪

关键词: 科学技术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