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国发院黄益平:中小企业有现金流危机,建议政府提供贴息
原标题:北大国发院黄益平:中小企业有现金流危机,建议政府提供贴息
当前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在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疫情防控期间政府也出台了很多政策来稳定中小企业发展。3月15日,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北大数字研究中心主任黄益平在北大国发院举办的“两会解读与中国经济前景”的报告会上指出,当前中小企业或民营企业存在现金流问题,这可能会导致中小企业面临违约或破产危机。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北大数字研究中心主任黄益平。
什么是现金流危机?黄益平解释,一般情况下,企业的违约或破产是资产负债表问题引起的,简单来说是资不抵债。但假使企业的资产负债表是健康的,但企业短期拿不出现金,可能也要面临违约或破产的问题,这就是企业的现金流危机。黄益平表示,企业想要可持续性发展,除了考虑企业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风险也值得高度关注。
他指出,当前民企的杠杆率已反超国企。2021年底,国有企业的资产负债率从2017年的60.4%降为57.1%,民营企业的资产负债率由2017年的51.6%增长至57.6%。“杠杆率高是两面的。一方面说明企业能借到钱;另一方面,随着杠杆率提高,企业将来的现金流压力会较大。”黄益平说。
他进一步指出,民营企业还本付息的压力可能要比国企高一些。民企平均贷款利率5.6%。由于大部分民企在制造业中下游,所以实际贷款利率是5.6%减去CPI(消费者价格)的0.9%,得出4.7%。
而国有企业一般以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为准是3.8%,且国企以上游为主,大多数是生产品,因此用PPI(生产者价格)来折扣,去年PPI是8.1%,所以真实利率是-4.3%。“直观来说,民营企业面对的融资成本其实是比较沉重的。”黄益平说。
另外,疫情防控期间小企业对大企业的谈判要价能力降低,疫情防控期间应收账款的账期也由原来的30天变成了90天。“因为市场不好,中小企业没有谈判的能力,给单子已是很大的面子,因此也不敢使劲追货款。如果催过头,下回就无法再接生意。”
黄益平表示,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出了减税降费、留底税款返还、信息共享改善金融服务、清理对中小企业欠账等政策。这些政策对于降低企业的成本开支,增加融资是有益处的。
黄益平建议,政府还可以通过政策性贷款或财政直接为企业提供一些贴息。同时,通过一些引导性的政策缩短应收账款的账期,比如政府可以规定一个合理的账期,像恢复到疫情前30天左右的账期,或者将还款能力与还款意愿纳入大企业征信分析。而且大企业需要承担社会责任,ESG(Environmental环境、Social社会和Governance公司治理的缩写)可以考虑把账期作为考察大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部分。
“当前,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在我国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如果不注意,因为小问题引发困难,将来整体去解决时也许会花更大的代价。所以希望能关注中小企业现金流的问题。”黄益平说。
采写:实习生 王玮 南都记者 蒋小天 发自北京
关键词: 中小企业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