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政协委员胡卫:“双减”要见效,须扭转不科学的评价导向

来源:搜狐号-南财快讯 2022-03-11 22:52:38

原标题:对话政协委员胡卫:“双减”要见效,须扭转不科学的评价导向

“全国”两会期间,建议“建立职业教育高考制度”“保护35岁以上求职者就业机会”“设置整形业准入机制”等词条相继登上社交媒体热搜榜,南都记者注意到,这些建议都来自同一位全国政协委员:胡卫。

胡卫现任上海中华职教社常务副主任、上海市人民政府参事,由于出身教育学专业,他对教育领域尤为关注。在今年两会上,胡卫的教育类提案包括“减负应确保学生课间十分钟不被占用”“防止艺体类学科应试化”“禁止将‘双一流’作为引进人才的落户条件”等。

在南都的专访中,胡卫就“双减”政策、职业教育等话题发表看法,他认为,要想真正实现减负,关键要扭转不科学的评价导向,将原来的单一学科评价转变为综合评价。此外,他建议,要逐步改变中考后“普职分流”的模式,建设同时教授学术性课程和技能性课程的综合高中。

谈及为什么提案能多次“喜提热搜”,胡卫说,“委员要利用调研的机会,发现问题,要善于看、善于听、善于问。”

全国政协委员胡卫

谈“双减”政策

扭转不科学评价导向,

将单一评价转变为综合评价

南都:“双减”政策已经发布半年多,您怎么评价这一政策?实施“双减”政策给中国基础教育带来哪些变化?

胡卫:现在国家对”双减”的意志和决心是很坚定的。而且政策在贯彻过程中取得了很大的成效。第一是三点半以后的延时课后服务,受到广大家长欢迎。第二是有力地整治了校外培训机构,机构的数量、规模大大压缩,效果明显。当然”双减”无法一蹴而就,还是有一个过程的,关键是家庭、学校、社会要形成合力。

南都:家庭、学校、社会如何形成合力?

胡卫:我认为落实“双减”,首先家庭要配合,家长不能总拿自己孩子和邻居孩子比。一般家长的口头禅,“别人能学好,你为什么学不好?”“别人补三门课,你也去补三门”,这对子女的成长不利,是磨灭孩子学习兴趣的根源。

很多家长认为给孩子补课越多,对孩子越好,殊不知这反而是有害的。每个人的长处、短处不同,我们提倡父母多陪伴孩子,跟孩子多交流、多互动,了解自己的孩子。一定要有针对性地看待孩子的需要和发展,这点很重要。我不完全反对补课,但不能盲目,要按照自己孩子的个性和需要去补。

其次,社会环境也很重要。社会要倡导“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观念,创造人人成才、星光灿烂的氛围和局面。

南都:有专家认为,要真正实现减负,需要改变以分数为唯一评价标准的升学机制。后“双减”时代,中、高考改革有哪些方向?

胡卫:“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现在只按学科成绩评价学生,显然是不科学的,学校的关键是要扭转不科学的评价导向。

学生的发展是一个动态过程,不能依靠一次考试评价学生的全面学习情况,要考虑学生的潜能发展、个性差异。原来一锤定音的总结性评价,将来要慢慢转化为过程评价:要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累和进步,而不是靠一次“算账式”的评价。

另外,人是有差别的,有的语言表达能力强,有的书面写作能力强,有的逻辑思维能力强,有的形象思维能力强……今后,要将原来的单一学科评价,转变为德智体美劳全面评价。

而且,不应该拿学生的成绩跟其他人比,以前的相对评价是互相之间比,看谁成绩好,这一做法是不对的,要让学生跟自己原有的程度相比。

南都:中高考改革是一个大工程,您认为评价制度的改革应该从哪里做起?

胡卫:我认为改革有三个方向,一要控制考试数量,不能越考越多,同时要突出学生不同的发展需要,比如考试难度分为低、中、高三个等级,对不同学科学生可以选择不同的考试难度,以反映个人差异。二是不能考死记硬背的内容,要多强调应用,比如物理、化学要多强调实操,这是制度层面的改革。三是针对教学课程改革,从而上下合力推动考试评价制度改革。

谈职业教育

改变“普职分流”,建设综合高中

南都:您建议,改变中考后“普职分流”的模式,建设综合高中。综合高中需要具备哪些条件和特点?如何避免综合高中走上应试化的道路?

胡卫:现在小学、初中、高中都是学科性教育,是一条学术道路,一技之长的教育存在被轻视的现象。我认为整个教育体系中的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要横向打通,普通教育就应该既教做人、又教做事,既教文化、又教职业技能;职业教育也不能只教简单技术,还要有通识教育、道德教育。

“职教融合”可以做到师资共享、课程共享、资源实训基地共享,同时改革考试评价制度。有条件的地方可以探索试点综合高中,综合高中要设计两类课程,一类是学术性,一类是技能性,两类课程都采用学分制形式,毕业前,学生可以用分数去申请高一级的学校。综合高中课程要融合贯通,不能办成学术性高中、普通高中。

谈履职体验

政协委员要善于看、听、问

南都:您的提案涉及多个领域,很多都是公众十分关注的民生问题,在准备提案时,您会做哪些工作?是怎么调研的?

胡卫:提出这些提案,不是靠我的一己之力,政协有很多调研机会,这两年疫情走得少,以前真的去过很多地方。政协委员要利用调研的机会,发现问题,我一直用委员的眼睛看、耳朵听、嘴巴问。政协委员要善于看、善于听、善于问。

我原来是教育专业的,我在持之以恒地关注热点问题并跟进,我的提案和建议汇聚了大家的智慧。民生问题更是如此,政协委员要多深入基层,察民情、聚民智,利用各种机会掌握情况,了解热点、难点。

在后期梳理情况时,要有问题意识,要聚焦问题,进行原因分析,找出对策,这就是委员的作业和功课,否则要政协委员干什么?

南都:过去5年您有没有印象比较深刻的提案或建议?有哪些提案或建议已经实现了?

胡卫:那很多了,比如2019年我建议加快取消沪苏浙高速公路省界收费站,当年政府工作报告就提出“两年内基本取消全国高速公路省界收费站”。我提过调整购买火车儿童票的标准,建议不以身高为标准,铁道部吸收意见后也调整了。还有我提到要关注空巢青年的需要、特点,精确出台生育政策。相关部门很关注,咨询过我意见以后,专门给过答复。

南都实习生 王玮 南都记者 宋凌燕

关键词: 高考制度 高考改革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