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630万中小企业发展 粤版纾困帮扶政策打出组合拳
原标题:助630万中小企业发展 粤版纾困帮扶政策打出组合拳
受原材料价格上涨、订单不足、应收账款回款慢、物流成本高以及新冠肺炎疫情散发等影响,中小企业正备受成本压力加大、经营困难困扰。近日,广东出台《广东省进一步支持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纾困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以下简称《政策措施》),提出7大方面25条细则。
在广东省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会长谢泓看来,《政策措施》中既有强化融资支持、减税降费等解决企业当前现实困难的措施,也有加快推动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及体系化生态化数字化转型等着眼企业未来进一步高质量的措施,针对性强、有力度、有温度,相信能有效助企纾困。
据介绍,广东中小企业体量大,截至2021年底总数超630万,约占全国1/7,是稳就业、保民生的重要支柱,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力军。广东省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以下简称“省促进会”)在服务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了解了一些共性的企业现状和发展需求。
聚焦款项支付问题,发力保障企业权益
一直以来,收款难制约着中小企业发展,备受关注。《政策措施》对此进行了重点关注,亮出了强有力的“解题法”。
据介绍,去年12月,省促进会进行了一次围绕中小企业“账期”的问卷调研。调研结果显示:超70%企业在过去一年中有被拖欠款项;82%的企业认为,其所属行业存在账期过长的现象;超六成企业主表示,行业账期困局正在加重。
针对相关情况,《政策措施》从畅通渠道、加大服务、加强监管等多方面着手,为中小企业解决实际困难。例如通过粤商通和广东省政务服务网的广东省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投诉与处理平台,企业可进行投诉,并实时了解投诉办理进度;建立办理拖欠中小企业账款案件“绿色通道”,推动中小企业账款回笼“提速”等。谢泓认为,针对中小企业应收账款回款慢的一套“组合拳”,对加强企业权益保障是相当有力的。
加强人才培训,助力企业打造“强军”
人才是中小企业转型发展的关键。积极开展面向中小企业的人才培训,有利于提高企业管理者和员工的经营水平与职业技能,有利于促进企业依法经营和规范发展,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力。谢泓表示,省促进会多年来持续开展培训服务,对此深有体会。
此次出台的《政策措施》中明确要建立的多层次人员培训体系,覆盖企业发展多方面关键人才,包括核心管理人员、技术骨干、技术工人等,对企业打造一支有战斗力的团队有很大帮助。其中,提出推进“新粤商”培训工程,每年免费培训中小企业和服务机构中高层管理人员、技术骨干 5000 人次以上,这将培育一批具有世界眼光和正确发展战略,勇于开拓、创新新时代南粤企业家,以及一批业务素质过硬的企业管理人才。
重视“专精特新”,推动上市融资
近年来,国家大力培育专精特新企业,目前工信部已共计认定4762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今年计划再培育3000家左右“小巨人”企业。其中,广东已有“小巨人”企业429家,数量位居全国第二。
谢泓认为,制造业是专精特新企业的重点领域,作为制造业大省,广东推动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尤为重要,一方面符合国家战略导向,另一方面也与我省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趋势高度契合。省促进会近年来也开展了一系列“专精特新”服务,通过服务发现企业普遍希望在“专精特新”发展路上得到更多的支持。
本次出台的《政策措施》中,省、市对“单项冠军”、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均有不同程度的奖励或倾斜支持,并支持有条件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优先参与省级以上制造业创新平台建设,这对中小企业坚持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有很好的激励作用,也能带动更多中小企业往“专精特新”方向发展。
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长期深耕细分领域,专业化程度高、创新能力强、质量效益高,很多企业处于产业链供应链关键环节,发挥着强链补链的重要作用,这些企业是资本市场的优质标的。
谢泓表示,国家深化新三板改革,发挥北京证券交易所服务中小企业作用,打造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的系列举措反映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正迎来黄金机遇期。省促进会在服务企业过程中,也发现大部分“专精特新”企业对上市有强烈需求,并期待得到更完善的服务支持。
在力争5年推动300家中小企业挂牌上市融资的目标下,《政策措施》提出一是完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投融资对接机制,让企业获取更多资源;二是重点引导省级基金、头部券商对接“单项冠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让企业获得更专业的服务;三是拓宽融资渠道,加快企业上市步伐。谢泓表示,此时出台有力的措施推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上市融资,可及时帮助相关企业更好抓住机遇风口。
出品:南都科创工作室
采写:南都记者 徐劲聪
关键词: 中小企业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