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姚树坤:让高水平全科医生去农村,需有激励机制
原标题:全国政协委员姚树坤:让高水平全科医生去农村,需有激励机制
两会•访谈
2022年全国两会,民进中央准备了一份重点提案,希望打破长期被诟病的医防隔阂,提升基层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全国政协委员、中日友好医院原副院长姚树坤牵头起草了这份提案。
自新冠肺炎暴发以来,围绕此已有诸多讨论。在姚树坤看来,这是医卫界共同关注的话题。“健康是个大的概念,基层相当于一张大网的网底,一旦漏了整个网都不再有作用。”他分析,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碎片化的问题比较突出,公众难以享受系统的健康教育和健康管理。
谈及此,他多次向记者表示,希望稿件中写入加强健康教育的内容,这也是他在接诊患者时反复强调的。例如,治疗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较之终身服药,去危险因素是关键对因治疗,是最理想、最有效,也是成本最低的治疗,它可以通过健康教育和健康管理实现。
对于普及健康管理,他建议,通过绩效考核,强化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基层卫生机构的健康教育与健康管理职能与责任,使之成为“必修课”。“另一方面,我们也要告诉公众,找医生看病时,要主动索要健康教育“处方”。不同的疾病程度,健康管理方案都有所区别,不能千篇一律,一定要让医生讲清楚。”他说。
全国政协委员、中日友好医院原副院长姚树坤。
南都对话:
整个医卫界都在关注基层公共卫生服务
南都:今年为什么关注基层公共卫生服务这个话题?
姚树坤:不只是我或民进中央关心,整个医卫界别都很关心,我们安排了一场联组会专门讨论农村卫生能力建设。健康是个大的概念,基层卫生相当于一张大网的网底,一旦漏了整个网都不再有作用。
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碎片化的问题比较突出。公共卫生机构、医疗机构、社会商业健康管理机构分工协作机制不健全、缺乏联通共享,居民在不同机构接受服务时,其生活方式、疾病诊疗、健康体检等健康数据无法共享,也缺乏系统化追踪,难以应对日益严重的慢病高发等健康问题。
南都:你提到基层公共卫生人力资源构成欠佳,以中专、大专学历为主。合理的人员结构是什么样的?
姚树坤:最合理的模式,应该是由高水平的全科医生来做这样的工作。业内经常说社区卫生的“六位一体”,即预防、保健、医疗、健康教育、康复、计划生育,主要就是由全科医生承担。他们不需要什么病都会看,而要有这些技能保证居民健康。社区是健康教育和健康管理的主战场,全科医生是主力军,大医院的专科医生除了看病开药做手术,也要掌握预防、保健、康复和健康教育知识和技能,这样疗效会好很多。
但现实情况是,我们从院校教育阶段,临床和预防公卫就是分开的,到毕业后,学预防医学的人基本上都去了疾控中心、妇幼保健院等机构工作,到医疗机构的非常少。这也导致基层医疗机构的临床医生,并不具备这些知识和技能,和真正的全科医生还有距离,需要单独配备公卫人员完成基层公共卫生的工作。
实际上,现在临床医学的教学中也有预防医学的课程,但到后续的生产实习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阶段却没有实践机会和相关要求,也很少到社区工作。等毕业和结业后,自然难以完成公共卫生工作。另一方面,预防医学专业也有一部分诊治疾病的课程,但毕业后不从事这样的工作,慢慢临床知识和技能都丢掉了。
在河北沧州市运河区小王庄镇北陈屯村,沧州市妇幼保健院的医务人员为群众义诊。 新华社发
将健康教育纳入公立医院考核
南都:教育和实践的割裂,这几年业内谈的比较多。从你了解的情况,医院会培训医生们公卫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吗?
姚树坤:几乎是没有的。这是我第二届担任全国政协委员,过去几年我数次提交了关于加强和规范健康教育、健康管理的提案,但推动力度不是很大。
南都:为什么这项工作这么难推开?
姚树坤:我认为一个关键的问题是,现在医院没有被赋予这样的职能。当然,有的科室对健康教育和管理很重视,比如涉及到糖尿病管理时,很多专家都会讲解如何饮食和运动,或定期举办健康大讲堂,这些都是因专业需要而自发开展的。
我此前也在提案中建议,通过主管部门对医疗和公卫机构的绩效考核,强化健康教育与健康管理的职能与责任,使之成为“必修课”,这样大家自然会重视起来。另一方面,我们也要告诉公众,找医生看病时,要主动索要健康教育“处方”。不同的疾病程度,健康管理方案都有所区别,不能千篇一律,一定请让医生讲清楚。
总而言之,卫生行政部门、医院医生以及患者,都需要对健康教育和管理高度重视。
在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依汶镇后峪子社区,医生为老人检查身体。 新华社发
“这些健康教育理念我非常希望你们能写进稿件”
南都:为什么这几年的提案都和健康教育有关?
姚树坤:这些理念我非常希望你们能写进稿件。目前临床上针对高血压、糖尿病等慢病的治疗主要是降压、降糖等对症治疗,很多中老年患者同时患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多种代谢性疾病,常同时服用5种以上药物,而且是长期甚至终身服药,给患者、医生和医保都带来巨大负担。实际上这些疾病的危险因素(病因)比较明确,如高血压的主要危险因素是体重超重、食盐摄入过多、精神紧张、吸烟饮酒,避免这些危险因素就可以有效预防(不得病),得了病去除危险因素就可以长期缓解,即恢复健康,不需再服药。去除危险因素是这些慢性代谢性疾病的对因治疗,是最理想、最有效,也是成本最低的治疗。它可以通过健康教育和健康管理实现。
南都:健康教育和健康管理具体是指什么?
姚树坤:健康教育是通过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促使个人和群体采取有益于健康的行为与生活方式,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达到预防疾病、增进健康的目的。健康管理是指对个人或人群的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全面管理的过程,其宗旨是调动个人及集体的积极性,有效利用有限资源达到最大健康效果。有效的健康教育和健康管理能切实解决居民健康问题,有效降低医疗支出,需引起医务界、政府和社会广泛关注。健康教育和健康管理的核心是教育和规范人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其基本手段是信息传播与行为干预,需要相应的知识、技能与艺术。
南都:确实这些年很多专家都在呼吁这些。
姚树坤:这方面太需要加强了,我觉得声音再强也不为过。实际上,一次健康教育用三、四分钟就能讲明白,我就经常和患者说,只要按照我的方案做,既省饭钱又省药钱,减少病痛,换来健康。医防融合的最高水平,是融合在一个人身上,而不是几个人协同完成。社区的医生应该五星级医生,有非常丰富的保健知识和语言艺术,去引导社区的服务对象做好健康管理。
与此同时,在传播内容方面,公共媒体以及书籍等传播渠道中大量科普保健信息无人把关,甚至有的作者没有任何医学背景和医学实践却被宣传为养生大师,造成对同一病症的观点矛盾、混乱,使百姓无所适从;部分专家对一些基本健康知识出现较普遍的、违反基本医学原理的误导。
在合肥市瑶海区大兴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健康小屋,社区医生在指导居民进行自我健康检测。新华社发
需要具体机制,激励高水平医生留在基层
南都:刚刚你讲到很多非常好的理念,可现实中最基层的村医往往还要面临收入、养老等困境。如何系统性支持村医,让他们提高这些能力?
姚树坤:可以从几条路下手。现有的村医要加强培训,培训要到位,可以定期到县医院进修常见病多发病的预防诊断治疗。为此需要具体的机制如提高待遇,激励他们去学习。还有一个方法,有的医学院校为农村定向培养医学生,当地政府为他们支付了学费,要求是毕业后回到农村提供服务。但能不能留住人恐怕是个大难题。因为基层待遇低,往往高水平的医生都外流到县医院或乡镇卫生院了。
南都:现在经常能听到的一个声音是,医生工作实在太忙了,难以分配更多精力接受培训,并充分向患者传达健康管理的理念。除了考核之外,还有什么办法推动他们向预防倾斜?
姚树坤:我们一直在说分级诊疗,但并没有做到位。像常见病、多发病,并不需要到大医院找专家,但现在大部分去大医院了。我们国家要扭转这一点还是有一定难度。这就又说回了加强基层队伍建设,给他们更好的待遇,想办法促使他们学习和提高能力,使老百姓得到就近的卫生服务。
实际上可以建立机制解决问题。比如糖尿病或高血压这类慢病,可以考核疾病控制情况,如果患者的长期疗效不好,就应该考虑降低责任医生(签约医生)待遇。现在健康档案、电子病历都在建设,完全可以通过考核的方式,让基层医生加强对社区居民的常见病多发病的管理。
换个角度,对于常见病和多发病,家门口看病多方便。如果患者在基层解决了这些问题,大医院的医生自然也能分出更多精力诊治疑难病、危重症。
南都:提案提到,目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公共卫生服务和临床医疗服务采用各自独立的信息系统。这样的局面是如何形成的?打通两个平台需要做哪些工作?
姚树坤:理论上是完全可以打通的。国家疾控局成立后,我特别希望能推动这项工作,最重要的就是上下打通。比如,患者到大医院看病, 可以直接调出基层的健康档案,查看过去几年的糖尿病治疗情况。这项工作太重要了,但是目前没有进展。
我建议,加强信息系统改造,将医院信息系统(HIS)、电子病历、公共卫生服务、家庭医生签约、远程影像诊断等信息系统进行整合,通过统一数据标准、格式、架构、统计指标等,解决信息系统中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绝缘”和各医疗机构之间的信息“孤岛”现象。统筹整合医疗服务、医疗保险和公共卫生信息资源,推进基本公共卫生、基本医疗服务和个人健康状况等数据互联互通,为患者双向转诊、医保资金监管、疾病监测、公共卫生风险预警等提供信息支撑。
采写:南都记者 宋承翰 发自北京
关键词: 分工协作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