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姚劲波:解决居住刚需是“租购同权”的最大意义

来源:搜狐号-南财快讯 2022-03-05 15:29:23

原标题:全国人大代表姚劲波:解决居住刚需是“租购同权”的最大意义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住房成为公众最关心的民生大事之一。在过去的一年里,租赁住房的发展问题更是被抬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我国的住房租赁市场面临崭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今年是全国人大代表、58同城CEO姚劲波作为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履职的最后一年,长期关注就业、教育等民生话题的他带来了五份书面建议,把关注焦点放在了住房租赁体系和服务业高质量就业等问题上。

他在接受南都专访时表示,我国住房市场呈现出“租购分隔”的“双重市场结构”特征,租赁者的相关权益很难得到保障,应通过落实“租购同权”等主张解决人们的刚性居住需求,引导建立健康的置业观。

1

“租购同权”重在解决刚性居住需求

南都:你一直十分关注国内住房租赁市场,据你观察,这一市场存在哪些问题?

姚劲波:租赁住房是住房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对于解决大中城市“新市民”居住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然而,由于长期存在的“重售轻租”“租购不同权”等倾向,我国住房市场呈现出典型的“租购分隔”的“双重市场结构”特征。这意味着租客作为弱势群体,其相关权益很难得到保障。

这在现实情况中具体表现为:租赁双方权利义务不平等,经常会出现出租方随意提价、虚假租赁、克扣押金、暴力恐吓、强令搬离,或以其他理由直接驱赶租客的现象;租赁者在享受基本公共服务方面也存在诸多政策门槛。

因此,我主张确保购房者和租房者享受同等的权利,推进租赁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保证租房者合理使用、占有住房及享受教育、医疗卫生、就业等相关服务的权利,解决年轻人的刚性居住需求,引导建立健康的置业观。

南都:这两年,不少长租公寓爆雷。你认为我国长租房市场发展前景如何?

姚劲波:在经历了快速野蛮式发展和不少长租公寓爆雷事件后,这几年长租公寓迎来了市场的强监管。从管控“租金贷”,监管预付租金,到各地就租赁空间分割作出规范,长租公寓市场已经逐步恢复理性。

在我看来,尽管近年来各地纷纷提出要在“十四五”期间增加保障性租赁住房的供应数量,长租公寓依然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

首先,随着保障性租赁住房的供给量逐步增加,市场化运营的长租公寓可与其形成良好的互补效应,尤其是在需求集中且短期房源量难以增加的区域形成有效支撑。此外,长租公寓对提升居住品质,优化居住空间有一定作用,尤其是在老城区的旧房租赁中,良好的改造和运营可以有效提升租赁品质。

南都:怎样才能进一步规范我国的住房租赁市场?

姚劲波:我认为,严格规范是保证长租房市场长久稳定发展的前提。除了推动“租购同权”政策的落实,我还建议稳定租房价格,规定房租年度涨幅不超过5%,让“新市民”和年轻人住的更安心。此外,还可以组建租务法庭,专设处理租房纠纷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并以夜间开庭、巡回开庭等便民形式消除司法救济“最后一公里”的阻隔。

2

生活服务业成“就业稳定器”

南都:近年来有关女性消费的话题一直很热。据你观察,当下女性消费行为呈现出何种特征和趋势?

姚劲波:传统观念中,购房置业是男性必须完成的任务,但随着女性经济独立性的提升,越来越多的女性开始成为买房市场的中坚群体,女性置业趋势逐年加强。58同城希望通过对女性置业群体的关注,了解女性的置业规划、购房需求、购房决策等多层面的特点及趋势。这既有利于企业更好地升级产品,优化服务体验,帮助女性人群置业,又能提高女性自身以及社会各界对这一话题的关注度。

最新的调研数据显示,倾向于在工作城市购房的女性占比达70.2%,而30.2%的女性想在家乡购房。目前的趋势表明,女性行为影响力正被逐步放大,女性在日常生活决策中的话语权也逐渐提升——买房不仅仅是她们自身经济实力的体现,更成为其获得安全感的重要来源。

南都:据你观察,新冠疫情以来,我国就业结构有何变化?就业领域呈现怎样的发展趋势?

姚劲波:当前我国就业市场大环境变动,招聘供需结构也发生了变化与调整。58同城数据显示,生活服务业相关职位种类数量相较于五年前增长了25.54%,呈现出多样化、专业化的发展趋势。其中物流快递服务、住宿餐饮服务、居民零售和互联网销售服务位居2020年生活服务业招聘及求职需求前三,占比将近70%,充分发挥了“就业稳定器”的作用。

然而,尽管服务业是我国目前吸纳就业最多的产业,其劳动者的技能水平与岗位需求不匹配,技能培训水平和标准参差不齐,从业人员流动大等问题十分突出,“就业难”与“招工难”的现象普遍存在。

为此,我在今年的建议中主张提升职业教育水平,促进服务业实现更高质量就业。一是建立更加完善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体系,由企业承担更多人才培养的责任;二是改革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和教育质量评价标准;三是进一步加大职业技能培训补贴力度,扩大补贴覆盖范围。

采写:南都见习记者 樊文扬

关键词: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