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张云勇谈算法垄断:消费者有权不被算法“算计”

来源:搜狐号-南财快讯 2022-02-24 13:11:16

原标题:全国政协委员张云勇谈算法垄断:消费者有权不被算法“算计”

相信不少人都经历过这样的场景:使用打车、购物和酒店App时,同样的路线、商品、酒店和时间,不同手机却显示不同价格?这背后其实是数据和算法起作用。

2022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云南联通党委书记兼总经理张云勇从日常观察出发,围绕“算法垄断”建言。

全国政协委员张云勇

在张云勇看来,平台通过各种手段收取用户数据,之后算法会根据用户进行画像,出于利益最大化向用户呈现不同的价格或推荐。但长此以往,拥有最多数据的平台更容易通过“算法”让用户留下来,进而形成了“垄断”。

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中国反垄断执法年度报告(2020)》也曾指出,互联网行业市场集中度较高,资源向头部平台集中,板块式并购导致数据资源集中,影响了其他竞争者的创新。同时,互联网平台存在利用平台规则、数据、算法、技术实施垄断行为的风险。

对此,目前提交审议的《反垄断法》修正草案已经对数字经济中平台企业滥用数据和算法的问题作出强调。

草案规定,经营者不得滥用数据和算法、技术、资本优势以及平台规则等排除、限制竞争;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经营者利用数据和算法、技术以及平台规则等设置障碍,对其他经营者进行不合理限制的行为,属于滥用市场支配地位。

张云勇还指出,数字经济蕴含着一个无形的市场,传统的垄断协议概念在数字时代有待升级,反垄断执法机关对“算法共谋”违法的识别难度增加。尤其是平台企业利用人工智能手段实施“算法共谋”,即便能够判断行为违法违规,目前还难以界定究竟是设计者还是机器的责任。

据他观察,目前平台企业往往会利用算法和数据实施价格歧视、拒绝竞争对手获得数据资源、设置“二选一”排他性条款等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行为。

如何进一步加强和预防算法引发的反垄断问题?

张云勇建议,出于对消费者的保护,应保证算法透明,并且应该向消费者归还不被采集信息和不被算法“算计”的选择权。数据方面,向消费者明示数据出处,也就是采集数据的方式与路径;算法方面,向消费者和用户以通俗的方式释明并采取补救措施。

不仅如此,他建议平台企业算法的设计者应该进行自律,比如成立伦理委员会,定期对可能存在的算法垄断风险进行评估。在他看来,尽管算法本身无所谓对错,但引入算法对竞争的影响不一定是中性的,这取决于经营者在竞争中如何使用。

此外,随着国家反垄断局的成立,张云勇认为这意味着我国反垄断执法机构的升级,且未来将关注数字平台,契合数字经济时代的发展需求。

张云勇还建议,反垄断的相关监管离不开技术分析和技术手段,因此他建议反垄断相关部门,包括立法者、执法者、消费者保护机构、数据保护机构等加强沟通和合作。

采写:南都记者黄莉玲

关键词: 全国政协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