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部:去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超八成

来源:搜狐号-南财快讯 2022-02-23 14:11:12

原标题:生态环境部:去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超八成

南都讯见习记者 陈秋圆 发自北京 今天(2月23日)生态环境部召开2月例行新闻发布会,生态环境部综合司司长孙守亮介绍了2021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进展。

从目标指标具体完成情况来看,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确定的生态环境领域8项约束性指标都顺利完成:

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到87.5%,同比上升了0.5个百分点;

细颗粒物(PM2.5)浓度去年达到30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了9.1%;

臭氧浓度为137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0.7%。

全国地表水Ⅰ—Ⅲ类水质断面比例,去年达到84.9%,同比上升了1.5个百分点。

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指标,预计达到“十四五”序时进度要求。

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化学需氧量、氨氮等4项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指标,预计均完成年度目标。

“大家看到,这些数据都是相当提振信心、鼓舞士气的。”孙守亮说。

从重点工作推进情况看,孙守亮用了五个关键词来概括。

第一个是“构建”:“十四五”顶层设计系统构建。形成了“11699”的顶层设计框架,即:一个意见,推动出台《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一部规划,《“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还包括6个重要改革文件、9个专项规划、9个攻坚战专项行动方案。

第二个是“攻坚”,污染防治攻坚战扎实有力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都有新进展、新成效,比如碧水,突出黄河、长江综合治理,着力推动建立健全长江流域水生态考核指标体系,长江入河排污口监测工作基本完成;加快黄河流域环境治理步伐,完成黄河干流上游和中游部分河段7827公里岸线排污口排查,登记入河排污口4434个;累计划定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达到19132个,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成效也得以巩固、提升;同时,海水养殖生态环境监管工作、海洋垃圾污染防治工作都扎实推进。

第三个是“绿色”,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取得新成效。加强“两高”项目生态环境源头防控。落实能源保供部署,全国碳市场第一个履约周期顺利结束。推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六次缔约方大会取得积极成果。

第四个是“强化”,尤其生态保护监管持续强化。成功举办《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第一阶段会议,通过并发布《昆明宣言》。制定生态保护红线监督办法。开展“绿盾2021”自然保护地强化监督。

第五个是“提升”,生态环境治理效能不断提升。巩固排污许可全覆盖成果,累计将300多万个固定源纳入排污管理。印发实施《关于深化生态环境领域依法行政 持续强化依法治污的指导意见》。联合开展打击危险废物和自动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违法犯罪专项行动。全年共调度处置各类突发事件147起,同比下降8.1%。

“当然,我们也要保持清醒,生态文明建设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阶段,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仍面临诸多压力和挑战。”孙守亮指出,一是生态环境保护结构性压力仍然较大,产业结构调整和能源转型发展面临的任务还比较重。二是生态环境改善基础还不稳固。重点区域、行业污染问题仍然突出,生态环境质量从量变到质变的拐点还没有到来。三是生态环境治理能力和水平有待提高。尤其环境基础设施存在突出短板,基层治理和执法监管能力有待加强,一些地方和企业依法治污的自觉性需要着力提高。

关键词: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