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专属健康险高质量发展深调研报告》重磅发布

来源:搜狐号-南财快讯 2022-02-23 08:11:16

原标题:《粤港澳大湾区专属健康险高质量发展深调研报告》重磅发布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落地三年,深化跨境金融改革一直备受关注。继“跨境理财通”落地之后,粤港澳三地保险业的互联互通也令市场翘首以盼。这个领域进展如何呢?在广东银保监局的专门指导和大力支持下,南都·奥一实测研究院历时5个月对在全国先行一步的湾区专属健康险的运营情况进行了深调研,并据此撰写了《粤港澳大湾区专属健康险高质量发展深调研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自预告至今一个月来一直广受关注。

该报告4万多字,是国内首份专门针对大湾区专属健康险产品进行的深调研报告。《报告》精心分析和梳理湾区专属健康险的独特之处,更对进一步优化升级湾区专属健康险甚至三地保险互联互通提出了三大建设性方案。课题组相关负责人透露,《报告》闭门研讨会将于近日举行,监管部门、学界、业界和媒体大咖将对《报告》进行充分研讨。

历时5月,六易其稿

在此次长达5个月的深调研过程中,广东银保监局对课题组进行了细致的专业指导,中国人寿广东省分公司等险企有关领域和专业人士不遗余力和课题组协同作战。课题组成员则日夜奋战,加班加点,六易其稿,终成重磅。

此次报告为何如此耗费人力和时间呢?据课题组负责人透露,此次调研的深度和广度前所未有,调研区域覆盖了粤港澳三地的所有主流保险公司和目标用户及第三方龙头公司,并和专士人士进行了深度沟通。而此次调研因其特殊性,同时采用了问卷调查、小型多场闭门会、一对一深度访谈、特殊圈层重点调研等多种形式。调研前后跨度时长达5个月,其中深调研时间长达3个月,听取专家意见并六易其稿达2个月。

针对具体调研对象的选择,课题组精挑细选,主要选取了8家内地头部保险公司和在粤港澳三地均有分支机构的5家主流保险公司,访谈了他们的产品部门和销售部门及理赔部门。这些险企的市场份额占据当地市场近90%。课题组还调研了5家主流第三方健康服务管理公司和200多名经常往返粤港澳大湾区三地的目标客户。在垂直领域进行如此广度和深度的跨境深调研,是非常罕见的。课题组负责人表示,湾区专属健康险在国内先行一步,为国内保险业提供了范例,本次调研对专属健康险的运营情况及市场反应进行摸底,希望相关建议能为推动粤港澳大湾区保险互联互通提供决策参考。

专属保险,优势明显

“大胆创新、主动作为”,在中国银保监会的支持和指导下,广东银保监局近年来积极推动广东人身保险业落实湾区改革创新政策,并以湾区专属重疾保险产品改革创新探索服务健康广东的新路径,推动大湾区保险服务改革创新破题起步。其中,《中国人身保险业重大疾病经验发生率表(2020)》新增“粤港澳大湾区产品专属”重疾表。这是我国首个也是目前唯一一个区域性专属重疾表。专属重疾表打破了同一产品全国统一定价的局面,赋予了大湾区重疾险产品自主“定价权”,朝着大湾区保险服务互联互通迈出重要一步。多数保险公司相继推出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型跨境医疗保险产品和粤港澳大湾区专属重疾险产品,获得市场良好反响。截至2021年底,现有湾区专属重疾险备案19款,跨境医疗险备案5款,提供湾区特色医疗健康保险保障900亿元。

这两类保险有何独特之外呢?《报告》对此进行了分析梳理。《报告》显示,大湾区专属重疾险的保障种类丰富,既有单次赔付,也有疾病分组最多7次赔付;既提供28种基础病种保障,也有其他130种病种保障;既提供重症保障,也提供轻症、中症、重症多重赔付,可满足不同消费群体需要;大部分产品增加了湾区高发重疾额外赔付保障(如鼻咽癌、结肠癌),最高可额外赔付1倍基本保额,部分产品提供关键年龄段额外赔付、港澳医生确诊可赔等特色保障。

与此同时,湾区跨境医疗险产品在医疗保障范围和增值服务上更有优势:保险保障额度的提升、医疗保障范围的扩大、治疗保障责任的增加、津贴的加倍、配套的健康服务管理都成为险企构筑湾区跨境医疗险产品特色的内容。

而在价格方面,大湾区专属重疾险依托专属重疾发生率优势在费率水平和保障责任方面向香港产品靠拢;对比港澳同类产品而言,大湾区跨境医疗险的年费率范围在千元水平,很少超过五千元。较之港澳动辄上万美金的医疗险产品,大湾区跨境医疗险覆盖的投保人群范围更广,在保障范围上又提供了跨境的医疗资源,同时保额也提高到了千万级别。因此,从性价比上衡量,大湾区专属险产品有着其不可替代的优势。

《报告》还显示,国内保险的理赔效率更高,费用更低。

深化融合,互联互通

《报告》同时指出,湾区专属健康险还有待进一步提升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为更多的人提供有效保障。

如何进一步深化大湾区保险业互联互通呢?《报告》提出了三大方面建议:第一,监管层面需要多方协同部署。随着对大湾区产品经验的积累和对该地区DRGs数据研究,应该支持特色责任的开发,在监管机构、行业协会等统一领导和部署下,汇集行业力量,共同研究产品创新突破点。这能有效解决当前的制约因素,真正能凸显出产品特色,在产品设计和定价上体现差异性,匹配优质的健康管理服务,形成更强的竞争优势。

目前粤港澳大湾区专属健康险产品推出时间较短,涉及到产品的多方正处于磨合试探阶段,内地险企在对接港澳医疗机构方面存在明显阻力,未来政策可从促进多方合作层面发力,广东医疗机构主管部门、金融监管部门可以联合港澳相关部门共同提高港澳医疗机构对接内地险企积极性,挖掘大湾区专属健康险的需求潜力,推动港澳与内地在金融合作与医疗协同等领域快速发展。

第二,第二险企应积极抓住当前政策利好、加大相关产品宣传广度。调研发现,多数险企鉴于粤港澳大湾区专属健康险产品仍属于新生事物而持谨慎态度。在当前大力发展大湾区的政策支持下,各保险公司需要因地制宜抓住利好机遇,融入大湾区健康险的创新进程中,开发和创新粤港澳大湾区专属健康险产品。各险企在现有合规前提下勇于尝试,设计出更彰显大湾区专属健康险特色的产品,并积极利用各种有效渠道,加大湾区专属健康险产品宣传力度。

第三,深化“保险+医疗”模式。在加深与保险行业的合作上,医疗行业可借鉴美国凯撒医疗、英国BUPA、德国DKV等企业先进经验,在产品开发中实践“保险+医疗”模式,通过支付方式变革,如探索DRGs(诊断相关分类)、总额预付、HMO(健康维护组织)等模式,推进医疗机构、医师团团体等与保险业签订服务协议的管理式医疗方式,与险企结成利益共同体。

《报告》最后指出,为加速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健康险的高质量发展,需要持续推动保险行业加大产品创新力度,引导大湾区专属健康险产品加强健康管理领域的服务创新,让大湾区百姓都能便捷、高效地购置到更加多样化的高性价比健康险产品,最终实现保险业助力“人人有保障”的美好生活。

课题调研指导和支持单位:广东银保监局

课题调研执行和报告撰写单位:南都全媒体·奥一实测研究院

课题调研协同单位: 中国人寿保险广东省分公司

课题调研监制:谢艳霞

课题调研组研究员: 麦妙钿、林少娟、林诗妍、向奕蓉、汪琦晶、王中一、张佳景

海报制作:郑柏琪

关键词: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