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见湾区资本②:新基建、数字经济、高端制造有何投资新逻辑

来源:搜狐号-南财快讯 2022-02-22 15:11:15

原标题:洞见湾区资本②:新基建、数字经济、高端制造有何投资新逻辑

2021年,资本市场股债融资规模创历史新高,北交所揭牌开市,注册制全面到来,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进一步完善,基础制度建设交出靓丽的成绩单。

2022年,疫情仍未远去,但中国经济“稳字当头,稳中求进”,而粤港澳大湾区作为中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劲的区域之一,创新层出不穷,产业链互补优势明显,科技成果转化速度惊人,吸引了众多金融要素的聚集,也为实体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能。

在市场改革创新以及新的监管形势之下,迈入发展新周期的资本市场如何更好地赋能大湾区,如何演绎新的篇章?而身在资本投资高地的投资者,又将如何进行黄金赛道选择,如何把脉热点产业的风口走势?

南都《湾区大钱进》洞见2022湾区市场系列解读,第二期邀请到川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陈雳连线对话。

陈雳认为,好的行业更多的是一个中长期的赛道,在这个赛道出现短期波动时,我们要将其与中长期价值一起做一个合理的估量,以判断优质的个股,获得更好的中长期投资机会。

此外,新老基建、数字经济和高端制造将成为中国经济新一年的三大引擎,可以在新的一年重点关注。

观点提炼:

好的行业更多的是一个中长期的赛道,在这个赛道出现短期波动时,要将其与中长期价值一起做一个合理的估量。在短期利好的预期或重要的因素被市场提前充分消化掉后股价出现变化调整,是情理之中的事。

如果从价值角度来说,龙头股的价值始终是存在的。我们比较2021年和2020年会发现一个很重要的变化:2020年,整个市场的基金发行非常火爆,不管是大的行业还是小的行业,都是上涨的,是普涨。但是在2021年出现了一个分化,分化主要体现在两个层面,一是特定的一些行业,它的上涨幅度和市场的投资情绪是高度集中的;二是,与2020年相比,2021年受全球局势影响,能源等行业的上游端利润情况显著好于中下游,带动了整个能源产业链估值的变化。

新老基建、数字经济和高端制造将成为中国经济新一年的三大引擎。对于大湾区来说,尤为如此。

合理估量短期波动与长期价值

南都:农历开年以来,医药、新能源、大消费等多个热门赛道集体杀跌,短短几个交易日部分龙头股市值甚至已蒸发数千亿。此轮大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是否跌出了价值?接下来的走势如何?

陈雳:虎年开年尤其是一月份的市场走势超出了很多分析人士包括投资者的预期。核心原因我们认为有三点:首先,从整个市场的2021年配置情况来看,其实一月份调整的这些个股很多在2021年涨势非常凌厉,所以股价是在一个高位上做的调整。一些投资者可能会认为,股价已经到了心理预期,所以出现了一些调仓的情况,这是从交易层面来说的。

其次,从整个市场的资金转换层面来看,其实也是比较明显的。最典型的是像医药行业和新能源行业的一些龙头个股的调整幅度非常大,这与机构投资者之前有非常多的、高集中度的持仓密切相关。

再次,从未来趋势的分析和投资热点选择的角度来说,好的行业更多的是一个中长期的赛道,那么在这个赛道出现短期波动时,我们要将其与中长期价值一起做一个合理的估量。所以说,在短期利好的预期或重要的因素被市场前期充分消化掉,那么在这个时候出现一些变化调整,自然也是情理之中。

龙头股的价值始终存在

南都:2021年大盘股、龙头股普遍表现不佳,小盘股则表现不错。缘何如此? 2022年会延续这一走势吗?龙头股的投资价值您如何看待?

陈雳:如果从价值角度来说,龙头股的价值始终是存在的。比如说新能源行业,电池龙头股价值其实在2020年与2021年就一直备受市场追捧,这说明了即便是在一些细分的领域,龙头效应也是很突出的。

我们比较2021年和2020年的时候,也会发现一个很重要的变化:2020年,整个市场的基金发行非常火爆,不管是大的行业还是小的行业,都是上涨的,是普涨的。

但是在2021年出现了一个分化,分化主要体现在两个层面,一是特定的一些行业,它的上涨幅度和市场的投资情绪是高度集中的;二是,与2020年相比,2021年上游端的利润情况显著好于中下游,上游端包括矿山企业,煤炭企业,还有石油化工等。这种情况和全球的局势变化有关,比如说油价不停得攀升,带动了整个能源包括石化产业链估值的变化。

对于那些在2021年被市场追捧或者被资金高度关注的个股,市场担忧其高处不胜寒,到了2022年1月份,这种担忧变成了资本市场资金配置的显著变化。

那么在2022年,如果我们再去看整个市场,要注意:很多优秀的公司和行业赛道,短期虽然出现了大幅调整,但是如果我们真正去看中长期的话,它其实还不错,可以选出一些好公司来。现在比较明确的,包括新老基建、数字经济与高端制造业等,可以在新的一年重点关注。

投资可能更加多元化

南都:春节前的A股市场表现引发社会各界诸多讨论,但也有观点认为,长周期内,居民资产配置从房地产向金融资产的结构性调整将为 A 股提供充沛的流动性支持。对此,您如何看待?2022的投资逻辑是否已发生改变?

陈雳:从这个整体市场的资金流入情况来看,应该是多元化的。2020年,很多基金快速超发,很多人对资本市场尤其是证券股市投资意愿加强。2021年,资金进入市场后更多地去买明星基金作为一个资产配置,这一点跟2020年是不一样的,2020年相对来讲是普遍性更强一点。

2022年,居民配置意愿还是非常强烈的,尤其是为了实现资产保值和增值,所以资金可能会更加多元化,不仅仅是股票,还有黄金的配置等,包括接下来地产行业是否会出现限购限贷的一些微调,这都是市场现在关注的。

当然,大的前提方向我们还是比较明确的,包括房住不炒,包括对资金流向的监管,这些都会对2022年的整体市场配置产生一定的影响。

如何做好资金的配置,如果做得更有质量,将是今年很多投资者会去思考的一个重要的点。

风险中蕴含机遇

南都:2021年以来,地产、出口、疫情控制的负面影响已经展现在市场面前,对于今年的市场而言,主要的风险点和不确定因素有哪些?那么对于投资者而言,有哪些需要注意的?

陈雳:投资机遇和风险永远是并存的,那么从风险点的角度来讲,我们觉得有几个重要的方面确实需要警惕:

一是,外围市场预期变化的风险,这种预期变化存在经济端和政治端。

在政治端,今年开年以来,受地缘政治的影响,原油价格和黄金价格出现了非常明显的异动,而大宗商品和贵金属的异动会对全球生产资料的供应体系甚至货币供应体系产生非常大的影响。

在经济端,去年市场就已经开始讨论美联储加息的问题。在经济以及货币的冲击效应之下,全球现在的通胀程度到底有多深,是否会快速地被戳破,从而带来连锁反应,这都是市场不得不关注的、重要的点。

二是,来自于内部,去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认为,中国经济发展和疫情防控保持全球领先地位,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加快壮大,产业链韧性得到提升,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民生保障有力有效,生态文明建设持续推进。会议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也指出必须看到中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不管是专业的投资人还是老百姓,都要客观认识到我国经济受疫情的影响还是比较直接的,同时我国要走高质量发展之路,中间肯定会有一些需要我们重点去认知的东西,包括供给侧改革,包括如何将短板性的东西补起来,那么这一块既是风险也是机会。

新老基建、数字经济和高端制造将成三大引擎

南都:最后一个问题,您对湾区投资者有什么建议?比如说:针对最近的热门赛道大跌,投资者该如何应对?虎年的投资策略?哪些板块和领域更具备投资价值?

陈雳:新老基建、数字经济和高端制造将成为中国经济新一年的三大引擎。首先,传统基建会有一定程度的发力,比如说大湾区有很多交通建设还是可以继续发力的点。

新基建更是不言而喻,在最近也出了一个新的提法叫“东数西算”。这项重大工程被称为数字经济时代的“南水北调”“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受到社会和市场高度关注,既涵盖了数字经济的概念,又涵盖了新基建的概念,而对于湾区来讲,它有非常好的基础。那么,如何去跟内地做个衔接?这都是投资的机会点。

在高端制造上,深圳、广州聚集了非常多的与电子相关的公司,甚至还有华为这样全球知名的企业,他们在高科技领域的补短板上,是大有可为的。而且,珠三角有很好的高端制造业基础,这一块的市场潜力是无限的。

所以,我们结合上述三个核心方向去挖掘好的投资机会,相对来说目标会更加明确。

更多“首席”观点,请继续关注南都《湾区大钱进》之洞见湾区资本连线解读。

策划:王莹

统筹:李颖

采写:南都记者 王玉凤 叶霖芳

主持人:陈盈珊

摄像:霍健斌 刘宇浩 龚政宇 毛伟军

剪辑:实习生 陈超

制图:何欣

关键词: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