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创新与资本助力,互联网+新业态重塑广东文化产业格局
原标题:政策、创新与资本助力,互联网+新业态重塑广东文化产业格局
现状:广东文化产业领跑十八载2月11日,广东省扎实推进文化强省建设大会在广州召开,对新发展阶段文化强省建设进行再部署、再推动。近年来,在“文化强国”大战略的指引下,广东以文化产业增加值约占全国总量1/7、连续18年居于全国首位的蓬勃之势,展示出了文化软实力。
看着《熊出没》《喜羊羊》,听着酷狗、荔枝FM播放的歌曲,在腾讯电子竞技平台上娱乐,在虎牙、YY上看直播,在方特乐园游玩……这些都是广东文化产业所带来的成果。此次冬奥会,由广州美术学院曹雪团队主持设计的冰墩墩备受喜爱,这也让广东文化创意产业再次受到国内外市场关注。
在这些成绩背后,政策、创新与资本扮演着重要的助推器作用,推动着文化自身的深度融合、跨界融合。尤其是与科技的融合,以“文化+”、“互联网+”为主要形式的新业态正全面重塑广东的文化产业格局。不过,广东的文化产业仍存在产业发展不平衡、独角兽企业缺失等不足,科技对文化建设的支撑作用还有待进一步释放。
未来,跨界融合与业态创新是激发广东文化产业动能的关键因素,随着边界的不断打破,广东文化产业的后发潜能将更大。
自2003年确定“文化大省”战略以来,广东依托丰厚而独特的文化资源和产业优势,实现了加速跑。最新数据显示,广东文化产业产值占全省GDP5.59%,连续7年成为支柱产业;文化产业增加值连续18年位居全国第一,年均增速超过10%;文化产业从业人员、法人单位、营收总额等多项指标也长期在全国名列前茅。
目前,广东文化产业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9大类146个行业门类齐全,其中7大类增加值占全国比重超过10%,新闻信息服务、创意设计服务、文化传播渠道、文化装备生产、文化消费终端生产等规模领军全国。
同时,广东近年来致力于提高文化制造业科技水平,向数字化、智能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各地围绕优势产业、头部企业,配套培育上下游产业链,培育了大批特色产业集群。2019年,广东数字出版产值和动漫产值均居全国第一;2021年,广东的游戏业收入2322.7亿元,产值占全国逾七成;电竞收入达1236.3亿元,占全国73.6%;腾讯、励丰文化、华强方特、奥飞娱乐、虎牙直播等一大批本土文化企业成为行业的“排头兵”。
华强方特乐园。IC供图
同时,广东目前已有文化产业园区300多个,共计容纳企业2万多家;文化产业相关高新技术企业近800家;深圳南山区、广州励丰文化等5家单位获评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
此外,广东的文化产业也在逐步走向海外。数据显示,2019年广东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566亿美元,约占全国的2/5,其中文化产品出口占据全国半壁江山,出口覆盖160多个国家和地区,业内人士表示,“这也是广东文化产业近年来蓬勃发展的外因之一”。未来,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推进,借助港澳英语、葡语和西语文化,广东文化产业还将在国际化、多元化上获得鲜活有益的补充。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文化产业研究所所长詹双晖曾表示,文化与科技、旅游、体育、金融等开展跨界合作和融合发展,不断催生出文化信息传输服务、休闲娱乐服务等新兴业态,“广东初步形成了文化服务业占主导的总体格局”。
缘由:政策、创新、资本三驾马车驱动
靓丽的成绩单背后,是政策、创新与资本三者合力推动的结果。
自提出建设文化强省战略部署以来,广东在制度和政策上下足了功夫,持续为加快文化产业发展、优化产业结构布局创造良好的体制环境和政策氛围。先后出台了《广东省关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广东省促进全域旅游发展实施方案》《广东省加快推进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等政策,制定了《广东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圈”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落实了“共建人文湾区”部署。同时,发布了《广东省文化与旅游发展“十四五”规划》《广东省促进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实施方案(2021—2025年)》等,来支持文化产业的数字化转型。
创新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也是难点。一方面创新是保护和传承,另一方面是为文化注入创新活力,在这个过程中,原创内容与科技是创新的重要抓手。广东省通过着力实施内容精品战略,推进岭南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培育岭南美术、广东音乐、粤剧戏曲、岭南美食、岭南中医药等品牌,擦亮广东历史文化遗产的“金名片”;“熊出没”、“超级飞侠”等广东原创动漫IP纷纷出圈。
广东知名动漫IP“熊出没”。 IC供图
除了发展原创内容外,广东文化产业与制造、信息服务、教育、旅游、体育等也开始快速融合发展,其中通过与科技深度融合,广东省布局战略性新兴文化产业作为产业融合发展的新形态,数字创意、网络视听、网络娱乐、电子竞技、线上演播等新兴文化业态异军突起,成为广东文化产业的新引擎。
中央财经大学文化经济研究院院长、文旅部“十四五”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魏鹏举分析,从全国范围来看,文化产业领域中与新科技相关的部分增长得最快,广东在这方面的优势更突出,未来文化产业的后发潜能也会更大。此外,广东另一优势在于制造业,因为文化产业也要适应生产性的需求,现代制造业越发达的地方,对创意设计等文创产业的支撑作用越显著。
对于文化企业而言,资金瓶颈是发展中的一大难题。近年来,广东在每年投入财政资金支持文化强省建设的同时,着力以金融为杠杆,推进国有文化企业创新驱动、转型升级,相继组建3支百亿元量级的广东省新媒体产业基金、广东南方媒体融合发展投资基金和全媒体文化产业基金,以及总规模50亿元的珠影越秀影视文化产业发展投资基金。
特征:科技赋能,新业态成文化产业新引擎
伴随着5G、人工智能、AR/VR等新技术的发展,数字内容、动漫游戏、视频直播、互联网文化、数字出版、社交媒体等新兴文化业态发展强劲,已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新增长点。
为此,广东目前已培育了一大批的新业态和新企业,涌现出一批直播、电竞、VR/AR、3D制造、光影体验、IP产业、沉浸式舞台等新业态及一批优秀企业。此外,围绕4K/8K超高清视频、虚拟现实、文化装备等领域突破了一批核心关键技术,凸显出科技赋能、非遗传承、文博文创、红色旅游等融合发展的新趋势。
2021年12月,和平精英高校赛总决赛在广州举行。 资料图片
据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广州文化新业态特征较为明显的16个行业小类共有单位598家,数量与上年持平;实现营业收入1711.57亿元,同比增长16.4%。
其中,互联网游戏服务,多媒体、游戏动漫和数字出版软件开发两大数字内容创作领域和互联网文化娱乐平台这一传播渠道,营业收入规模均超百亿元级,同比均增长20%以上;互联网搜索服务、广播电视集成播控两大信息服务行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速均超过10%;增值电信文化服务随着5G技术应用,增势强劲,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65.3%。
无论是线上数字文化内容还是线下文化产品,技术的变革满足了多元化的消费诉求,文化产品形态持续更迭,催生了更多的文化消费场景,特别是2020年的疫情给物理世界按下暂停键,但同时也为数字世界按下了加速键,永不落幕的“广交会”、“文博会”等引发热议。
有业内人士表示,文化科技融合目前有四个方向:一是新科技与新生活方式交融催生文化新业态;二是科技改造现有文化业态,助力现有文化产业升级;三是新技术让公共文化资源效能释放,进入消费领域;四是利用科技将文化元素融入实体经济和制造领域。目前,广东文化产业已在这四个方向发力。
在新业态方面,依托“文物保护+前沿数字技术”,腾讯让中华传统文化IP走出国门,助力流散在海外的国宝“数字化回归”;独创“印刷+IT+文化艺术”模式,深圳雅昌实现向高端艺术品电子商务转型;以数字藏品为代表的数字文创新形态,不仅使文化遗产在新的数字时代“活起来”,也能让它们在新世代年轻人中“火起来”;通过“光影秀+交互体验+大型情景演艺”,广州励丰文化打造文旅体验新业态。
在场景创新方面,广州励丰文化应用数字创意打造形成多种文化体验场景,包括公共空间(公园)数字艺术景观、互动体验装置,街区的沉浸式情境消费空间,景区的视觉艺术娱乐产品,基于励丰文化核心知识产权打造的主题行进式探秘夜游项目等,服务于各类街区、景区、园区等公共空间及商业空间等等。
广州励丰文化打造的夜游体验项目“奇妙·夜德天”。
在公共文化方面,广东全省已有100多家博物馆连接到腾讯的“博物官”平台,构建“广东文博智慧导览”微程序聚合页面,并在此基础上制作“广东文博地图”。跟博物馆交互面对的不再是一个个冰冷的橱窗,而是通过数字化虚拟出来的古代世界,通过数字化、VR/AR等各种新技术的应用实现公众与博物馆藏品的高度交互。
此外,电子竞技产业快速发展,正逐渐成为广东省的文化名片之一。“电竞+城市”新模式,正打开未来文旅跨界合作中连接流量与消费场景的两大入口的新路径。目前,DYG、TTG等知名电竞战队均落地广东,除了落地主场外,腾讯电竞总经理侯淼曾对南都记者表示,电竞很容易形成内容IP,与酒店、咖啡厅、实景项目等场景的结合,都是文旅方面可以思考的角度,通过提供IP+技术+产品帮助地方文化的传播。
总体而言,广东文化产业和科技融合,既催生了新的文化业态、延伸了文化产业链,又集聚了大量创新人才,不仅为广东经济的发展引入活水,也催化着产业生态的裂变升级。
不足:区域发展不平衡,文化独角兽企业仍缺乏
尽管广东早已成为文化大省,但仍存在不足。
首先显现出来的便是区域发展不平衡,东部地区文化产业发展规模及创收能力大大高于中西部地区;其次,文化原创IP影响力还未充分显现。
魏鹏举表示,从创新的角度看,无论是文化科技创新还是文化产业商业模式创新,都具有实质性的发展和改进,但最大的问题是关键创新缺失。比如,在旅游实景演艺方面,应用的科技手段越来越丰富绚丽。但究其实质,不外乎是现有声光电技术的应用,科技设备研发、核心科技突破等方面还是相对匮乏。在商业模式方面,虽然文化产业的盈利模式越来越丰富多元,但总体上还是以“抓眼球”的注意力经济模式为主,围绕创意及知识产权而带动的直接内容付费与创新价值链衍生模式,仍然较为匮乏。
“我们永远要学习迪士尼模式,它的价值和产业链源头在内容上面,从内容创新开始,逐渐形成这个版权经济、注意力经济,产品经济以及在地消费一系列的价值链”,魏鹏举称。
南方科技大学党委书记、深圳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创院院长李凤亮同样认为,广东不能仅仅是一个文化制造业大省,而是要变成一个文化原创IP的大省。“创意强”应该成为广东文化的一个追求,有了创意以后,还要把它开发好,把它变成一个产业链。他表示,广东虽然没有故宫里的那些国宝,但可以依托现代媒介激发一些新的创意,解决融古为今的转化问题,提取相关问题文化元素,转化成产品。
“文创类的发展还需要提升,有‘喜羊羊’加持的书包比其他普通书包贵一倍,但又比不上迪士尼的米老鼠书包”,李凤亮认为,广东省的文化企业需要在原创内容上下功夫,提升品牌附加价值。
相关人士表示,上述问题出现的原因或可以归于广东省知名文化品牌仍有缺失,虽然境内已培育出了类似于腾讯、网易等大型集团企业,但文化独角兽类的企业数量不够,文化企业出现“软小散滥”问题。
对于独角兽文化企业的培育问题,魏鹏举认为应从三方面入手,“首先,企业本身在创新方面需要有决心,因为创新有风险,模仿比较容易;其次,企业要有文化底蕴,有相关知识产权的储备以及文化科技创新的综合能力;第三,则需要和有战略精神的资本对接”。魏鹏举表示:“钱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很多文化企业的账面都是亏损,资本更看重的是未来预期的盈利能力”。
行业观察
文旅融合为产业升级注入活力
近年来,在全面推进“文化+”的过程中,广东通过文化内涵的挖掘和塑造,激活丰富的岭南文化、旅游资源,文化产业与国民经济各行业加速融合,成为发展的新动力,特别是“诗和远方”的融合,显示出更大的潜力,从旅游门票到旅游装备、文创产品、文艺演出均大有可为,“文旅产业应该在广东文化产业中占更大的比例”,李凤亮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从生态上来看,即依靠科技,让IP“动”起来,让文物数据“活”起来;把历史古建“护”起来;为文旅景区开发无界传播平台,让景区体验“联”起来,将文化场馆、文创产品及数字化内容打造文化产业链价值地图,以文化产业链图谱“串”起城市文化产业要素,同时运用短视频、直播等新的分发渠道,将“人、文、景、产、链”的循环滚动起来。
一方面,可以评估本地文化资源、自然资源,打造适合本地文化的文旅IP,比如粤北红色文化,大湾区文化等,将IP内容注入,同时在打造的空间里注入科技企业自带的线上IP,如电竞赛事或游戏、影视IP等,形成演出、民宿、餐饮、衍生品、节事活动等,创建地方特色品牌;数字化是让历史文物“活起来”的支撑,数字化同时也潜移默化地改变着游客的需求、行为和体验,让吃住行购娱等传统供应链的边界趋于消失,借助互联网平台通过“内容种草”将线上的海量流量导入实体景区进行裂变式营销。另一方面,数字创新助推乡村文旅发展,粤美乡村则是未来广东文旅融合的重要空间。“乡村+”文旅发展模式,例如“+节庆”“+非遗”“+特色农产品”等都是未来文旅融合的潜力股。通过乡村文化旅游行动计划,必将创造广东乡村振兴更为广阔的舞台;进一步以数字化手段整合乡村文旅资源,线上线下资源互补互哺,把“网红打卡地”打造成“文旅繁华地”。
此外,随着夜间经济变成文旅发展过程中重要的一环,系统化要求更为严格,对于夜经济文旅项目而言,技术创新至关重要,而文化的提炼凝结是灵魂。一个夜游项目不单纯是日间项目(日间消费)的延续,而是一个城市文化生态、消费生态等的一个聚合体,核心是要打造优质的文化体验场景,将与文化场景相融合的消费业态巧妙的植入,同时将智慧旅游与线上新业态结合,并通过互联网营销来更多引流。
据华强方特方面介绍,夜经济是新消费的一大增量市场,“夜游方特”已成为不少地区的出游时尚。从丰富的节日活动到流光溢彩的星空盛宴,从刺激的高科技游乐项目到参与感强的互动表演,将“夜游”“夜宴”“夜购”“夜展”等多种业态有机融进带有方特特色的休闲消费场景,为城市夜经济的兴起塑造了发展样板和行业标杆。
当然文化IP挖掘深度不够、科技研发创新不足、旅游体验形式趋同是文旅行业目前存在的一些弊病,这就要求作为文旅企业运用全局性的前瞻性思维去看待问题。华强方特方面对南都表示,“环视当今文旅行业,已经从前些年的文旅融合,进入到“文旅+”时代,文旅与农业、教育、康养、体育、科技、在线娱乐、餐饮相互跨界、创新、融合,催生出一大批前所未有的文旅新场景、新体验、新消费、新概念。当行业边界被不断打破、产品形态不断丰富,也意味着竞争会愈加激烈,消费者对于产品和体验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不仅要求有科技含量高的视听感官体验,更加注重精神文化体验。”
魏鹏举则提出了另一个思考维度,他认为,对于未来的文旅融合发展,时下火热的元宇宙或是打开想象空间的钥匙。“元宇宙一个重要的应用领域是休闲旅游,因为元宇宙是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交互的空间,从根本上来讲是一种数字文化形态,随着技术的进步,大众更加追求身临其境的沉浸感,这让文旅有更多消费变现的空间。”
出品:南都互联网娱乐产业研究课题组
采写:南都记者 叶露
关键词: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