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冬奥组委:冬奥会最大的遗产是实现了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
原标题:北京冬奥组委:冬奥会最大的遗产是实现了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
南都讯见习记者丁境炫 发自北京 北京冬奥会给世界留下了哪些奥运遗产?2月11日,北京冬奥组委发布《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遗产案例报告集(2022)》(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收录了7大领域中形成的44个典型遗产案例。北京冬奥组委规划建设部部长刘玉民在当日举行的例行发布会上简要介绍了冬奥会的遗产成果。
2月10日,小朋友在上海闵行区万象城室内滑冰场练习打冰球。北京冬奥会举办期间,上海“冰雪热”持续升温,人们以多种多样的方式体验冰雪的乐趣。 新华社记者 张建松 摄
刘玉民介绍,北京冬奥会最大的遗产成果就是实现了带动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目标。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结果,从冬奥会申办到成功举办之前2021年的10月,参加过冰雪运动的全国人数为3.46亿人,冰雪运动参与率超过了24%,3亿人上冰雪这个申办时期的目标已经实现。
第二,北京2022冬奥会最大程度地使用了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遗产,并在这个基础之上创造了新的双奥遗产。比如,国家游泳中心、首都体育馆和五棵松体育中心新增或优化了原有的设施和制冰的设施,把原来夏季的体育的功能扩展到了冬季的体育功能,使得这两项功能并存,极大地提升了场馆的适用性。
第三,践行了绿色环保的理念,传承了自然的建设理念。北京冬奥会新建改建的7座冰上场馆、9块冰面都使用了环保型的制冷系统和环保型的制冷剂。北京冬奥会所有的新建的室内场馆也都全部达到了国家的绿色建筑三星级的兑现标准。同时我国针对雪上的场馆,也研究制定了北京、河北和天津地区的绿色雪上运动场馆的评价标准,这也是北京冬奥会的一项重要的遗产,也是北京冬奥会对国际奥林匹克运动的一项重要贡献。
第四是带动了工业遗产的复兴和主办城市的全面的发展。例如,张家口赛区在申办冬奥之前,每年的滑雪的人口大概在20万人,现在已经达到了200万人。这些场馆设施的建设,也为这个地区将来无论是开展群众性的冬季体育活动,还是举办国际性的比赛,都提供了很好的场所。
第五,形成了场馆赛时与赛后利用的紧密结合的北京实践。北京冬奥会所有的场馆在建设之初同时考虑了赛后使用和赛后遗产的双重的要求,都制定了相应的计划。
第六,筹办冬奥会近7年的时间里,我国还形成了很多体育文化方面和人才方面的遗产,比如说成立了农民滑雪队,开展了北京市青少年俱乐部联赛,连续7年举办了全国大众的冰雪季,使得中国文化和奥林匹克文化在场馆中得到相互融合。
另外,在筹办北京冬奥会的同时,我国也培养了一大批的场馆的设计、运行、维护、建设的专家。
南都记者注意到,《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遗产案例报告集(2022)》全文已于2月11日上午在“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组织委员会网站”上发布,以供社会各界下载查阅。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