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推荐:“梁尝置郴州”初考

来源:郴州新闻网 2022-07-18 17:51:31

在资兴市州门司镇民间,一直流传着曾立州府之说,但苦于没有任何资料佐证。近读史志,这一近乎“荒唐”之说初露端倪,故不避浅陋,以求教于方家。

据有关史志记载,郴在南朝梁时确曾置州。《大清一统志》载:“梁尝置郴州,寻废”。《光绪郴州直隶州乡土志》载:“梁初,置郴州,寻罢,郴州名始此。”这是郴州最早设州的记载,不过很快便废止了。梁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偏安江南的时代,定都建康(今南京市),时间为公元502至557年,立朝55年。大平元年(557)陈霸先篡梁建陈,梁亡陈兴。由于郴置州时间太短,正史均无详细记载,只有“梁尝置郴州,寻废”七字。梁置郴州于何时、何地,何人任刺史,都无明确记载。


(相关资料图)

关于梁置郴州的时间

根据史料推测,应为南梁元帝萧绎期间。南朝梁主要历经武帝萧衍(502-549),在位47年;简文帝萧纲(549-551),在位3年,552年被杀;元帝萧绎(552-554),在位3年,554年被杀;敬帝萧方智(555-557),在位2年,558年被杀,南梁国亡。梁简文帝太清二年(548),梁将侯景发动武装叛乱,“湘东王绎(梁元帝萧绎)以王僧辨为大都督,率巴州刺史丹杨淳于量、定州刺史杜龛、宜州刺史王琳、郴州刺史裴之横东击景”(见《资治通鉴》),于大宝二年(551)于巴陵(岳阳)击败侯景,前后历经四年才平定“侯景之乱”。承圣元年(552)梁元帝萧绎即位,承圣三年(554)岳阳王萧察勾结西魏攻破江陵,梁元帝萧绎兵败被杀。梁元帝在位仅3年,即公元552年至554年,郴置州或因元帝萧绎被杀、或州治选址太偏、或朝廷官人不满意等而前功尽弃。《大清一统志》“梁尝置郴州,寻废”的记载是准确的,而《光绪郴州直隶州乡土志》“梁初,置郴州,寻罢”中“梁初”记载有误,与王僧辨大都督率军平息“侯景之乱”的时间有悖,应为“梁末”。

关于梁置郴州刺史是谁

梁置郴州刺史究竟是何人,正史无记载,只在《梁书·王僧辨传》中有“僧辨为大都督,帅巴州刺史淳于量、定州刺史杜龛、宜州刺史王琳、郴州刺史裴之横军,俱赴西阳”的记载。北宋史学家司马光《资治通鉴》采信了此说。裴之横,字如岳,山西闻喜县人,南朝梁名将。“侯景之乱”时入援京师建康(南京),建康陷落后与其兄裴之高投奔湘东王萧绎(即后梁元帝),随从王僧辨征讨侯景有功,于大宝三年(552)即梁元帝即位之年,分衡州桂阳郡地置郴州,裴之横由河东内史、平北将军,晋升为郴州刺史。在“侯景之乱”前,裴之横应还是河东内史,梁元帝(湘东王)萧绎即位后,即552年才功迁郴州刺史。南朝实行州、郡、县三级行政区域,州管辖郡、县,相当于今的副省级。在南朝梁时,为强化层级管理,所置州、郡数目增加,辖地缩小。据史料记载,湖南当时设有20州、67县。裴之横平息“侯景之乱”有功,理应得到重用。同时,裴之横祖裴中穆、父裴髦、叔裴邃,都是梁国重臣;兄裴之高(十三哥)、裴之平(八哥)也是南梁重要将领,兄弟三为平定“侯梁之乱”护卫梁元帝立下赫赫战功,为裴之横新设置一个州府提升级别,既在情理之中,也是一件容易做到的事情。何况至南朝梁时,州的设置尤为混乱,史上有“百里之邑,便立州名”之说,仅梁大同年间(535年),就由南朝宋时的21州,增至107州,在郴设州也就不足为奇了。后因郴置州“寻废”,裴之横升迁为东徐州刺史,中护将军,并封豫宁侯。

关于梁置郴州府治所在地

梁置郴州治所在何地,正史也无记载。初步推测应在今资兴市州门司镇附近一带。梁置郴州至今已1500余年,当地民间至今还流传着曾立州府的传说。州门司之名,“司”自然因明代在此设团防司所致。“州门”应为“州府之门”,民间传说应有一些实史为依据,不至于全是空穴来风。2017年我考察了距州门司镇30公里的汤溪古刹云荫仙,碑记中有“苏母(苏仙母亲潘氏)飞镇地”“州大守裴有碑记并题额曰:云荫碧莲”,还有苏母石像至今还保存较好。发现苏母飞镇地,说明仙庵历史悠久,汤溪一带在西汉时期已是富庶之地;州大守裴有碑记和题额,“州太守裴”即南梁郴州刺史裴之横,说明裴刺史在当地已有行政活动。《万历郴州志》记载:南北朝宋永初三年(442),撤便县(今永兴县)并入郴县;齐建元三年(481),撤晋宁县(今资兴市)并入郴县;梁天监至大平二年(502-557),析郴县地置晋宁县;陈武帝(陈霸先)永定三年(559),析桂阳郡汝城地,置卢阳郡,复便县(永兴),晋宁(资兴)并入郴县。说明南梁时,晋宁(资兴)确曾单独置县,作为新置郴州直辖区域,便县(永兴)仍并入郴县。

裴之横承圣元年(552)功迁郴州刺史,至陈武帝三年(559),相距仅7年,便置汝城地为卢阳郡,恢复便县,晋宁并入郴县,至南朝陈时完全否定了南朝梁置郴州规划。据此推测,梁置郴州当时计划州治为州门司,直辖晋宁县,辖郴县、临武、南平(今桂阳县)、耒阳、汝城五县,因“寻废”郴置州未获成功,至陈时将郴地析桂阳、卢阳两郡,恢复便县,晋宁并入桂阳郡郴县。

州门司当时凭什么能建州城?按照古代建设都城的原则:“凡立国都,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高毋近旱,而水用足;下毋近水,而沟防省”(《管子·乘马》)。州门司设置都城具备了上述基本条件。裴之横叔裴邃、兄裴之高、裴之平曾在安徽、江苏、江西为官和督军作战,在邻近江西的晋宁设置郴州,便于相互支持,彼此照应,也便于加强对湘南、赣南、粤北的控制和影响。南梁时,湘、鄂两省兵荒马乱,战事频繁,人们出行尤其是军输物质运送,主要以陆路交通为主。州门司是由湖南醴陵、攸县、茶陵、酃县、晋宁、汝城至广东韶关的重要关隘,也是通往赣北、赣西、湘东、湘南、粤北的交通要道,其附近彭公庙、何家山一带地势平坦,水源充足,物产丰富,人气旺盛。八面山、七宝山、丫髻山三山拱卫,洣水、永乐江、东江三江在此(八面山、丫髻山)发源或是支流源头,清溪河、横溪河两河在此(下江村)交汇。其实,古代州门司附近一带是湘南开发较早、十分繁荣的地带。上古时期,离州门司30公里的汤溪镇是炎帝神农尝百草、教农耕、制茶叶、沐温泉之地,也是炎帝预葬之地;离州门司10公里的彭公庙是炎帝开路先锋彭公故里;离州门司20公里的青腰镇是炎帝重臣、南岭王郴夭故里;离州门司不足10公里的兰溪五十四庙,是炎帝每年去回龙山狩猎避暑的必宿之地,且与回龙山仅一山(七宝山)之隔,相距约70公里。新石器时代,距州门司50至60公里有唐家岭、梅花岭、碑记岭等古遗址。春秋战国时代,距州门司约60公里旧县九十九堆,出土了大量的战国墓葬品。西汉时,楚怀王孙畅封侯蓼江郴侯山,距州门司约70公里;苏仙母亲在今汤溪镇置飞镇地,距州门司仅30公里。至魏晋南北朝,正是我国佛教兴盛时期,当时州门司一带僧侣云集,信士众多,至今还有遗址可考的仙庵十余座。由此可见,当时州门司附近一带已是被广泛开发的繁华而神奇之地,已经具备了设置州府的各项基本条件。

(作者系郴州日报原总编辑、郴州市文联原党组书记、郴州市文史研究会副会长)

关键词: 侯景之乱 州门司镇

相关新闻